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民法救济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民法救济

ID:21445598

大小:6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民法救济_第1页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民法救济_第2页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民法救济_第3页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民法救济_第4页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民法救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民法救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民法救济对于权利来说,没有救济就相当于没有权利,对个人信息受侵害的X购消费者来说,民法救济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2014年3月19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中指出电子商务的X购用户规模: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X购用户规模达3.12亿人,同比增长26.3%,而2012年用户规模为2.47亿人。我们可以从中得知,X购消费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X络消费与现实生活消费不同,由于X络的虚拟性、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宝等付款机构的介人,使得消费者在X络中的每一次消费都会留下个人信息的痕迹,让

2、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而且消费者除了与经营者有联系以外还与第三方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了关联。相对来讲,X购消费者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和非法使用的可能性、危险性远远超过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2014年“3•15”期间,消费者纷纷热议X络信息安全问题。此外,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透露,X络支付中有关支付数据被篡改、遭遇异地盗刷的投诉不在少数,令X购消费者防不胜防。当X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侵害之后请求民法救济时,无论是在请求救济主体、救济对象还是侵害行为等方面的确定都有一定的不同以及更为困难的地方。在X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受侵害后,平等主体之

3、间的纠纷诉诸于民法的保护居多,虽然在《新消法》中明确了对于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是在民法中却没有针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这造成了X购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后的民法救济问题在现实司法中的缺陷,不利于对X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基于救济的迫切性,厘清X购消费者在其个人信息受侵害后的民法救济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一、请求救济的主体(一)X购消费者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X购消费者也是消费者的一种,但是与一般的消费者相比,X购消费者又有不同之处,它是指利用X络为媒介为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X购消费者在X购过程中一般会与X络服务提供

4、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第三方支付平台.或X上银行、快递服务商等发生联系。X购消费者在X购之前需要利用X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X络在想要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登记注册,因此而会留下如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X购通常伴随着快递服务,X购消费者需要留下真实的联系方式、地址、收件人姓名等资料。X购消费者作为个人信息的所有者,在其个人信息遭受侵害之后,当然有权请求民法救济。(二)消费者协会《新消法》第三十七条第七项的规定明确了在救济消费者的权益时,消费者协会有其独立的诉讼地位。因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作为《新消法》新的保护对象,在其受到损害时,消费者

5、协会当然可以提起诉讼。由于X购是通过X络进行的,部分X购消费者都缺乏X络技术的知识,很可能在X购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形下使个人信息被侵害。而且对于需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完成交易的X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的侵害往往是大面积的侵害,各个消费者只是通过X络联系在一起,基于减少诉讼成本,X购消费者分散以及加大对侵害人的打击力度的考虑,在X购消费者未提出异议时应由消费者协会作为直接请求救济的主体。当然,如果只是个别X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受侵害,还是以X购消费者作为第一请求救济主体,但是消费者协会应支持其提请诉讼;在其提起诉讼存在困难时,在经其同意后,由消费者协会

6、提起诉讼。二、请求救济的对象——个人信息(一)个人信息的含义《新消法》第十四条明确表示了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第二十九条更为具体的规定了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是,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的概念以及范围都没有明确规定,更别说是X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概念与范围。201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信和互联X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四条规定了电信和互联X用户个人信息的范围。®个人信息的重要判断基准为是否有助于识别个人特征,人们对其的定义大多采取列举加兜底性特征描述的方法。在个人信息的定义中,“识别”是关键性的词汇。识别又可以分为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直接识别

7、指的是通过可以直接确认本人身份的个人信息来确认,通常是个人独一无二的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基因等。而间接识别指的是现有信息无法直接确认当事人的身份,需要借助其他个人信息的比对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当事人的身份。[1]例如,我们无法通过姓名直接确定当事人的身份,因为可能存在同名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结合生日、地址、号码、性别等其他信息进行核对从而确认出当事人的身份。在X购过程中,第三方购物平台都需要X购消费者注册成自己的会员,并留下能识别他的信息。对于X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结合其他法律和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可以定义为X购消费者的账号、密码、真实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

8、号码、住址和号码等能够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