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

浅析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

ID:21449888

大小:65.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浅析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_第1页
浅析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_第2页
浅析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_第3页
浅析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_第4页
浅析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摘要:从远古时期用兽皮和树叶遮挡身体隐蔽部位,初步显示出羞耻心,人类就开始逐渐与动物界相分离,这可以作为隐私权的滥觞。而直到19世纪90年代,才第一次出现隐私权的概念,人们对之的研宄也始于此,过多的关注其概念特征与内容、保护等问题,却忽视了对其的限制,1945年新闻界提出的知情权一词打破了这种局面,使二者针锋相对,矛盾凸显。然而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所要做的,是考虑如何将二者在现实中融合,协调,也即本文的写作目的。关键词:隐私权;知情权;冲突;协调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9-0

2、122-02作者简介:徐秉怡,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研究方向:检察理论及实务。一、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像许多其他法律概念一样,对隐私权下定义也是一件带有挑战性的事,不管怎样,在对隐私权进行界定的时候都有必要先了解另一个概念,即隐私。我们不妨将二字拆分成“隐”和“私”两部分,私,是与公相对应的,它是指那些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隐私无关的个人生活和个人信息,不同于公众所知晓的信息,而“隐”是指个人生活和个人信息不愿意为他人知道,不愿意为社会公开的一种心理或者状态。这两个词加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名词,即隐私,从字面意义上,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它是指将那些与他人和公共利益无关

3、的个人信息和个人生活“隐”去,不让别人知道,就这样一种特征而言,在人类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人的时候,人们就有了隐私的观念,比如用兽皮和树叶遮挡隐蔽部位,但那时也仅限于人体和两性间的隐私,没有今天所指内容丰富。隐私作为一种权利概念被提出来,是在美国,据记载,19世纪90年代,美国两名著名法学家路易斯?布兰蒂斯和萨莫尔?华伦在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论隐私权》,开启了人们对于隐私权研宄的大门,根据他们的表述,“生命的权利已经变得意味着享受生活的权利一即不受干涉的权利…”。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其概念己经变得更为具体和明确,按照通说,我们不妨给隐

4、私权下这么一个定义:隐私权,是指个人生活安宁和生活秘密享有的不受他人披露和干涉的一种具体人格权。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隐私权的一些不同于其他人格权的独特特征:(一)权利主体特定性隐私权具有极强的人身依附性,只有自然人才谈得上有隐私,法人和其他社会团体不具有所谓的隐私权。①(二)权利内容的广泛性关于隐私权的内容真可谓众口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包括隐私支配权、维护权、公开权、利用权;一些认为包括隐私享有权、利用权、维护权;另外一种观点是包括隐私保密权、利用权、支配权与维护权;当然还有学者将之归纳为隐私知悉权、隐瞒权、修改权、维护权、支配权,等等。(三)权利的有限度性隐私权作为一种民事

5、权利,它具有绝对权、对世权的特征,可以以自己享有隐私权对抗所有其他人,但是任何一种权利都不可能脱离义务而单独存在,任何一种权利都不可能没有限度,隐私权也不例外,这尤其体现在官员等人身上。二、知情权的概念和内容知情权,又叫知悉权、了解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知情权这一权利是由美国的一位新闻编辑肯特?库珀在1945年1月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而国家应最大限度的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到了50和6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场“知情权”运动,使得知情权成为与

6、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②知情权有广狭义之分,狭义仅指政府、官方信息。广义包括执政权、公众知情权、个人信息知情权。知情权的出现在信息化的今天为新闻媒体公布各种信息提供了合法基础。、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现实冲突与协调隐私权之立法宗旨在于保障自然人隐瞒、维护自己的私生活秘密的权利,防止任何人非法干涉,而知情权的目的是保障自然人了解真相、知悉真情的权利,满足其需要。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各种渠道知道更多的别人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的事情被别人知道,两者之间就不可能没有矛盾与冲突。现实中发生的个案很多,比如幼儿园张贴体检结果,侵犯幼儿

7、隐私;在不适当的场合,譬如澡堂、厕所等私密空间安装摄像头;趁人不备偷拍他人不雅照;患者私密部位被当做教学标本,等等。如果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想必被告一方提出的最好的主张就是,自己有知情权,有了解,关注这些事项的权利。那么,在立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呢?不妨从以下几个原则考虑:第一,公共利益优先原则。④这项原则主要适用于一些公众人物,比如明星,政府各部门官员等。我们对这些人的个人收入、财产状况、学历、职称等享有的知情权与他们的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虽然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私人空间,有不想为人知的事情,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