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ID:21450630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_第1页
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_第2页
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_第3页
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_第4页
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摘要】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关键词】心理教育语文教学有效渗透  【】G622【】A【】1674-4810(2011)06-0125-02    一创造渗透条件  1.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

2、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的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  (2)师生的合作关系。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3)师生互动的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  2.教学观念 

3、 (1)主体性的学生观。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主体发展机制,促进其成长。  (2)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现代教学注重人的终身发展,既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育技能  实施课堂心理教育,教师还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其表现为:了解学生的技能—通过观察、作业分析、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内心世界等;教学设计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应变能

4、力—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反应,有灵活处置的能力。  二操作要领  我们认为,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构筑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基础上。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领有:  1.整合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授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

5、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教学第十册《丰碑》一课时,除了应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教师还应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军需处长不朽的人格魅力,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获得求知的动力。  2.创设参与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曾说:“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如,有教学《守株待兔》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6、”的道理,课末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劝农夫重新拿起锄头”的情境,并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3.进行行为实践  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比如,结合教学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可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还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名命名的。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  三主要内容  我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

7、要内容  1.锻炼坚定的意志  坚定的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讲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的《一定要争气》一课,描写牛顿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做风车的故事》一文,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2.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小

8、马过河》中的辩证思维,《田忌赛马》中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的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