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建构生态课堂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建构生态课堂

ID:21494180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建构生态课堂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建构生态课堂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建构生态课堂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建构生态课堂_第4页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建构生态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建构生态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建构生态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117-02“建构生态课堂”是指在课堂内外,教师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宄学习等学习方法或途径达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一种课堂。那么,在中学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建构生态课堂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建构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是建构生态课堂的环境条件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地理教育

2、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建构生态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多层次、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学生在充满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地理与风土人情”时,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三大人种、我国的56种民族及其服饰、北京故宫、天坛、长城等建筑、苗族及其花山节、傣族及其泼水节、彝族及其火把节等图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二、建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建构生态课堂的科学方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建构自主学习、探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

3、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断得到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的“地球形状与气候”时,在上课前选择一天晴天,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接着把学生分成小组,各组分别测量8时、12时、14时、16时、20时的“太阳高度”和“气温”并做好记录,讨论: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温有什么影响?学生

4、讨论后,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最后,教师一边绘图一边进行小结:从早上到中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气温逐渐升高,从中午到晚上,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气温又逐渐降低。这为学习“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起到了迁移的作用,教师只需要绘制出地球(球体)的赤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些地区的气温不同及其成因。最后总结得出: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并和上一节“世界气温的分布”的规律相照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建构丰富的地理素材是建构生态课堂的最佳捷径地理素材有地理实物、地

5、理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地理地图、地理模型等。由于计算机教学媒体和电子白板等的普及,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实物、地理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地理地图、地理模型等地理素材经过制作、编辑等加工处理成地理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等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但转法不同,为了让学生区别开,这时教师需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使地球仪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让学生知道这是地球的自转;同时再放一个实物在讲台上代表“太阳”,教师手持地球仪围绕着“太阳”转动

6、,让学生知道这是地球的公转,这就让学生区别开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是怎样转动的。再如,在教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先用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景观、热带季雨林景观,让学生观察这四副景观图,说说这四副景观图有什么差异?学生说出后,再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接着多媒体展示新加坡、孟买、巴马科、喀土穆等四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并让学生把这四副景观图和这四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进行对照,完成下表:学生完成后,再用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图、热带季雨林气候分布图、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在这四副地图上找出这四种

7、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做好后,结合上一节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这四种气候的主要形成原因。这样,把景观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气候分布图及其主要成因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各种气候的分布、气温变化和年降水量、景观,而且知道了它们的主要成因。这为后面学习其他气候类型奠定了基础,起到了迁移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突破了地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技能,促进了教学的最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