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停售”乱花迷眼如何选

“保险停售”乱花迷眼如何选

ID:21541425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保险停售”乱花迷眼如何选_第1页
“保险停售”乱花迷眼如何选_第2页
“保险停售”乱花迷眼如何选_第3页
“保险停售”乱花迷眼如何选_第4页
“保险停售”乱花迷眼如何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险停售”乱花迷眼如何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保险停售”乱花迷眼如何选  如果即将停售的险种确实是收益高、而保险公司预期会有亏损的产品,那么,消费者不妨按需选购。如果是因为产品本身有违规问题或其他弊病,而被迫被淘汰,那么一定要辨清真伪,别被“停售”、“末班车”等说辞忽悠了。下载论文网  “我们公司的xxx保险月底就要停售了,赶快买,不然就买不到了。”近期,不少读者反映,他们都接到了类似的电话、手机短信和邮件。还有一些网站和论坛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说辞,你是否有些怦然心动?但更多的人告诉记者,他们对此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不知道代理人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停售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记者仔细查阅和

2、询问了一些保险公司后发现,近期停售或即将停售的保险产品还真不少。  比如,平安人寿的“鸿”系列分红险,其中包括“鸿盛”、“鸿祥”、“鸿利”和“富贵人生”即将在五月中下旬停售。中国人寿的“金彩明天”,太平洋人寿的“岁岁登高”,“鸿运年年”,海康人寿的“超满意”,新华人寿的“幸福年年”,等等,也都被贴上了“停售”或者“即将停售”的标签。  确实有些让人眼花缭乱。而且一些产品的确是所在公司近年来强推的“拳头产品”或“明星产品”。  但不要慌张。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产品被保险公司“下架”,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先要把这些产品背后的停售原因吃准了,随后才能根据自己和家人的实际需

3、求,决定是否要匆忙赶搭这样的“末班车”!    别被促销型停售迷了眼    事实上,保险产品的新旧更替也是正常现象,消费者面对险种“停售”要理性一点,对代理人的话,不可全盘相信,要学会辨别真伪。    第一种情况,可能是保险公司或代理人为了拉升业绩而进行的促销。为了提高销售率,使用这样的“停售促销术”,可以使得业绩在一个月或三个月获得集中爆发,但停售半年之后可能又会重新销售,或是在某几个地区和城市停售但在其他的地区继续销售,不同销售区域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这样的“停售”产品,当然不值得消费者抢购。  第二种情况,可以称之为“新瓶装旧酒”。也是出于促销的目的,一个产品“停售”

4、,随后会有一个新的产品更新上来,但新旧产品之间基本没有区别,这要看看保险利益条款和费率条款就知道了。怎么判断这样的“停售”?一般产品的停售是突发的,但这样的停售是有“目的”和“过渡期”的,通常早在一年前或是6个月前就开始了“停售促销”,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销售策略。对于这样的产品,停与不停一个样,只是一个名字和包装不同而已。再说了,现在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很广,当然不必为了这样的停售而着急。  第三种情况,可能有些产品存在某些违规问题,或是运营风险过大,监管部门通过文件、窗口指导等形式勒令保险公司停止销售某款产品。比如,保监会在2009年2月初发布了《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

5、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两全保险的保险期限不得短于5年、两全保险的有效保额不低于lO倍期缴的保险费。此前一些保险公司仍在推行的3年期两全险自保监会指导意见发布后就陆续停售。而有些有效保额低缴费特别高的产品也必须停售。这样的产品,对于保险消费者而言,也属于“鸡肋”保单,保障性很低,也就不必赶末班车购买了。    要选就选“划算”的停售产品    除了为促销而“停售”,当然也有产品是因为“过于有利于消费者,而不利于保险公司”而停售的,对于这样产品,消费者可以按需选购。  比如,有一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自身经营和运营中发现了问题,就把相关的产品停售了。其中最明显

6、的现象,就是最近一些即将停售的产品面临“利差损”这把悬在保险公司头上的利刃,包括1999年停售的一些高利率保单也是类似的情形。  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下,1999年6月10日,央行连续第7次降息,同一天保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规定“将寿险保单(包括舍预定利率因素的长期健康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并不得附加利差返还条款”。  自此之后,保险公司各长期寿险的定价都按此规定,只能在%的“天花板”以内做文章。时至今日,%年复利的预定利率管制已达10年之久。在2008年以前,这样的规定都没有问题。但随着2008年央行连续5次降息后,银行一年期存款

7、的基准利率下调至%的历史低位,这样一来,大量按照%的寿险预定利率设计的保单,都面临了“利率倒擅”的风险,如果将来银行利率维持低位运行,保险公司很容易因此形成“利差损”。因此,一些保险公司想到将一些内含预定利率比较高(超过%)的险种停售,转而考虑将来推出薪的预定利率更低一些的产品,保证自己的“利差损”不会进一步扩大,降低自身的运营风险。  面对这类即将停售的产品,显然它们的预定利率将会比以后的新品要高一些。如果是的确有这类长期寿险保单需求的消费者,选择这样的产品自然更“划算”些。  但进一步说,如果觉得将来银行利率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