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简史1

中国翻译简史1

ID:21543773

大小:51.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9

中国翻译简史1_第1页
中国翻译简史1_第2页
中国翻译简史1_第3页
中国翻译简史1_第4页
中国翻译简史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翻译简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翻译简史“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季羡林学史的必要性历史是一座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智慧之桥。掌握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史,就可以看清这个学科发展的方向;可以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关键时刻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指导学科的发展。以史为鉴如何研究翻译学科发展史?翻译的通史或简史研究断代史和学科翻译史研究翻译家专题研究中

2、国翻译发展史的分期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五四”运动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新中国翻译时期翻译的历史中国翻译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周代。“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礼记·王制》周代时的“东方”,多在今山东省境内。---东夷周代时的“南方”,指长江汉水流域的蛮族所居之地,通称南蛮;又指淮水流域的夷族所居之地,通称淮夷。周代时的“西方”,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通称为戎狄。周代时的”北方“,在今河北省境内,通称北狄。翻译起于

3、何时?自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翻译始于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最早的翻译文字作品是《越人歌》。--此为一说。东汉(公元1~2世纪)的佛经翻译是中国文字翻译的滥觞。--此为另一说。佛经翻译起于何时?中国译经事业始于公元67年(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始于天竺僧摄摩腾所译《四十二章经》。此为一说,是史学界、佛学界公认的说法。中国佛经翻译始于公元147年(汉桓帝建和元年),即汉桓、灵间。此为另一说。总之,说我国最早译出的佛经是《浮屠经》也好,是《四十二章经》也好,均难以作出定论。我国翻译佛经,确凿可考者,应自东汉桓帝时安世高译《明度五十校计经》始。一、中国古

4、代的佛经翻译第一阶段(公元148—316年):从东汉(EastHanDynasty)末年到西晋(WestJinDynasty)(草创时期)第二阶段(公元317—617年):从东晋到隋末(发展时期)第三阶段(公元618—906年):唐代(全盛时期)第四阶段(公元954—1111年):北宋(衰落时期)草创时期早期佛经翻译的主要标志:外国人主译。译经数量:共译经书近570部。杰出的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谶、支谦、竺法护“译界开创二杰”:安世高、支谶安清安清(安世高):通晓华语,故译文比较能正确地传达出原本意义。总的来说,偏于直译(literaltranslation)。註

5、:安世高,公元二世紀時人。本名清,是西域安息太子,特別信仰佛教。當輪到他繼承王位時,他就讓位給叔父,出家修行。精研佛學。當安世高來到洛陽時,佛教的信奉者多把佛教當成是一種神仙方術,祈求長生。安世高認為應當讓人們了解佛教,於是萌發了譯述佛經的宏願。安世高共譯佛經三十五部四十一卷。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譯師,從他開始中國才有佛學。支娄迦谶支娄迦谶:通晓华语,译文比较顺畅,但为了力求保全原本的面目,往往“辞质多胡音”,即多用音译(transliteration)。註:支婁迦讖,本是月氏國人。在東漢桓帝末年到洛陽,於漢靈帝時翻譯《道行般若經》、《兜沙經》等,是最早將大乘佛

6、教傳入中國的西域高僧。安世高所譯的佛經是小乘佛經,而支婁迦讖所譯的是對中國後世影響最大的大乘佛經,後來「般若」學說不但為統治者所接受,且深入平民中間,成為漢晉南北朝時的顯學。从古到今,我们一直把学问分为显学和隐学。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相反,隐学则是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显学”之名始见于《韩非子》,它不仅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更是指文化内涵丰富、学术价值较高的学问。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或者在思想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学说。在先秦思想史中特指儒家、墨家这两种学说。有时也指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

7、占重要地位的儒、道、佛三家。竺法护竺法护(约230~308):又称昙摩罗刹(梵Dharmaraksa,意为法护),月氏国人,世居敦煌郡,人称“敦煌菩萨”。八岁出家,礼印度高僧为师,随师姓“竺”,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读经能日诵万言。为了立志求学,不辞辛劳,万里寻师,不但精通六经,且涉猎百家之说。据载,他能通达西域三十六国语言,熟谙印度、西域各国的字体、发音等,具备这样的能力,奠定了他翻译经典的基础。译经数量: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的记录,有一百五十九部、三百零九卷。译作:《正法华经》、《修行道地经》、《阿惟越致遮经》等译经特点有三:种类繁多、范围广阔;存真偏质,提高

8、质量;助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