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

ID:21553372

大小:7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2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_第1页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_第2页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_第3页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_第4页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  摘要:农户自身特点、认同逻辑、活动场域的变化是影响农户变迁与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而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又构成了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基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农户是典型的原子化小农,其认同逻辑上生存性价值居首,活动地域局限于村庄集镇。人民公社时期农户被组织进公社成为集体化小农,认同逻辑上本体性价值发生转变,活动地域牢固束缚于公社。改革开放后农户流卷入市场成为社会化小农,并在当前呈现出认同逻辑上社会性价值凸显,活动地域方面呈现出进入市场难入城的局面。  关键词:中国农户;原子化小农;集体化小农;社会化小农;论文下载  中国农村民主发展内源于现代国家对

2、乡土社会的建构。其内在逻辑在于农村民主的发展是党的利益代理动员和农民的利益考量回应之间结构性紧张的产物。然而,伴随着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建构,乡村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变化着的乡村社会既是国家建构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国家的进一步建构。因此,这要求我们至少对近几十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变迁进行深入考察。考察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必须首先对农户的变迁进行考察。这是因为乡村社会作为与城市社会相对的一个社会子系统,其内核是乡村地区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乡村人口不断结构化而形成的群体存在状态。而千百年来,农户一直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交往,以及政治责任单位。从这一点来说,乡村社会的实

3、质不过是农户行为的集合,农户之间不断结构化而形成的群体存在状态便构成了生动多样的乡村社会。进一步地,在笔者看来,所谓农户行为就是农户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主观意图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方面是农户为达至自身认同逻辑而外化于一定场域的行为表现。因此,影响农户行为特征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农户的自身特点;农户的认同逻辑;农户的活动场域。这三个方面决定了我们在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研究乡村社会时的三个基本视角。本文正是依据此种逻辑考察了构成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基础的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并试图将这一变迁过程与结果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  一、挣扎于土地的原子化小农  长期以来

4、,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结构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社会,农户在小块土地上辛勤劳作以养家糊口,往往过着生于斯、死于斯的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生产生活。这种延续数千年不变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深深打上了小农的烙印。对于小农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在考察法国农民时曾做了详尽的描述: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的交通不便和农民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分工,应用科学,因而也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各种不同的才能,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

5、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个省。从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生动看出小农的如下特征:拥有小块土地,但由于缺乏分工和应用科学而生产效率不高;生产同质,生活条件相同,自给自足;思想狭隘,相互隔离,政治保守。马克思同时指出小农经济存在于极为漫长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他认为自耕农的这种自由小块土地所有制形式,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正常形式,一方面,在古典古代的极盛

6、时期,形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现代各国,我们又发现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体所产生的各种形式之一。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考察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的结论,他认为法国和德国小农生产方式的家庭是自给自足的,几乎生产它所需要的一切,而村庄则更是如此。这差不多是十足的自然经济,货币几乎根本不需要。不仅如此,恩格斯还明确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小农,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土地既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通常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养活他的家口的限度。这就明确阐释了小农概念的特定内涵。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不仅明晰了小农的特定概念,还深刻揭示了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强的

7、普适性,为我们认识中国传统农村和农民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悠久的国家,农户构成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形态典型而久远。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已经认识到井田制下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的弊端,各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税制改革,如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实行初税亩等,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战国时期以废井田,开阡陌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商鞅变法,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废除了井田制。这样一来,到战国时期,井田制彻底崩溃了,代之而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