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视角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及对策研究

基于家庭视角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及对策研究

ID:21575679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基于家庭视角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基于家庭视角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基于家庭视角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基于家庭视角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基于家庭视角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家庭视角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家庭视角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及对策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P键环节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市民化,而非家庭成员离散、家庭结构分化、家庭功能缺失的分散式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以家庭为单位向城镇转移,亟需面对高额的市民化成本、隐性的城镇落户限制、随迁子女高中教育及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问题和困境,并采取有效措施如精准投放财政资金,降低地方政府间对人口流动的人为限制与隐性障碍,构建中央统筹、地方推动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等。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市民化;社会保险转移与接续;隐性户籍墙  中图分类号:F327文

2、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02  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看,城镇化进程不再是简单的、粗放型的土地城镇化,而是推动人的城镇化。而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城镇化,而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工)成为了市民,其子女或需要赡养的老人仍旧滞留在农村,出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城镇化进程需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力量。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马丁?明塞尔(M.Mincer,1978)指出的,“家庭在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做出迁移决策及参与迁移过程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以一个

3、家庭为基本单位。”  一、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非家庭转移存在的问题  从家庭视角看,农业转移人口非家庭单位的市民化,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1.农业人口分散的市民化行为成本增加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由于户籍制度等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障碍的限制,市民化过程并不是整个家庭集体市民化,而是分散式迁移方式,即部分身强体壮者进入城市务工,部分老弱人口留守农村。家庭成员分散成农村和城市两地生活,这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增加。因为,一方面在城务工者为了在城市继续工作和生存,甚至为了维护城市的社会关系网络,也要投入成本,同时还要向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成员提供资金、物质支持,处理

4、好在农村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在两地的分离,也迫使双方不得不增加交通支出,这种“候鸟”式频繁迁移方式,造成了更高的经济成本支出。  2.非家庭市民化造成家庭基础损坏  家庭以稳定居所为载体,并成为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区的纽带和桥梁。一旦家庭层面失去了稳定性和完整性,所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纽带就面临着威胁,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难重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社会中主张,作为家庭载体的居所多重价值的体现在血缘与地缘相统一的共同体内部;而在城市社会中,取而代之的是地缘和业缘,成为共同体的新型关系纽带。①稳定、完整的家庭已经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港湾或

5、亲人团结凝聚的简单意义,而是融合了血缘、地缘和业缘为一体的多重价值栖息之地,它对亲情延续、人际关系拓展、城市融入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绝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家庭特征出现成员分离、整体或部分流动及过渡性等,并且这些特征在短期还将延续,造成了农业转移人口在家庭结构完整层面的分化,对市民化过程造成了消极影响。  3.家庭功能失衡削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潜在能力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为每个社会个体提供了第一层保障,也是每个家庭成员成长、娱乐和享受生活的第一场所。第一,家庭保障功能的失衡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内生动力不足。分散式的家庭结构,使得在城务

6、工的农民个体,既要兼顾工作也要兼顾家庭。第二,家庭发展功能的失衡弱化了农业转移家庭未来市民化的能力。长期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及未成年人,更是无法得到完整的情亲和教化,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和发展功能的失衡,可能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在未来城镇化过程中的能力不足。  二、农业转移人口以家庭为单位市民化行为面临的障碍  虽然积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以家庭为单位市民化,符合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核心内涵的基本要求,但受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农户家庭市民化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高  目前国内学者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

7、内涵、界定范围、测算方法及测算结果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公共成本部分,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是政府向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融入城市生活所需公共服务的资金支出部分。李为、伍世代(2015)以福建省为例,测算得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服务部分边际成本为万元,如果按照到2020年实现470万农业人口市民化,将需要约万亿元公共成本支出。冯俏彬(2014)对一次性实现城镇常住农民工亿人市民化,需要新增财政支出约亿元。  私人成本方面,主要是指农业转移人口或家庭从农村生活与工作,转移到城镇生活或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额外成本支出。周小刚、陈东有(2009)以江西省为例,以人均概念计

8、算得出,农民工市民化的私人成本为万元/人,其中人均养老保险年度支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