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ID:21591127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兴办校办企业一度是高校技术转移的主体,但是由于管理模式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灵活、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出现了许多问题,曾一度是各个高校避之唯恐不及的领域。但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校办产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校校办产业在促进技术转移,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校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渠道和纽带。  关键词:校办企业发展问题  本文通过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办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校办产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2、,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校办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办产业发展历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校办产业兴起于80年代,由一些小印刷厂、招待所、实习工厂和商贸公司组成,其职能定位主要是学校的运行保障系统,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更像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存在;90年代初,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紧张,开始鼓励高校“创收”,学校校办产业经历了一段迅速发展时期,大大小小校办产业曾达到几十家,这些企业既有学校独资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也有无法人资格的院系办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多依附于学校的资源生存;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在个别有较高科技含量、经营思路先

3、进的企业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大部分科技含量低、资源型的企业由于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思路落后等方面的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消亡。到本世纪初,该校直接投资的校办企业仅剩7家,且基本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办产业发展历程可以描绘出一条清晰地演化路线:运转保障系统—“创收”—自负盈亏。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该校校办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和升级,首先是科技型企业比重逐步上升,商贸型企业比重逐步下降,无法人资格的院系办企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办产业现状  历史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办企业数最高曾达到几十家,但目前仍正常经

4、营的校办企业仅剩6家,其中参股上市公司1家、全资企业2家、控股企业1家、后勤企业2家,淘汰率高达90%。淘汰的企业中,一部分是由于未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被市场所抛弃的企业,还有一部分是与学校学科方向结合不紧密,盈利能力不强,学校主动关闭的企业;仅存的6家企业中,要么所处行业与学校主要学科方向契合度高,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有较好的支撑作用,要么掌握了优质的资源,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过去20年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为了支持校办产业发展,在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上进行了多次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的理念,对一

5、些与学校学科方向联系不紧密、盈利能力不强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有潜力的企业下大力气扶持。实践中,这一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2010年为例,当年学校在各企业的权益达6000多万元,6家企业产值合计2亿多元。  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办产业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办企业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一面镜子。一方面在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受到诸如职能定位不清、产权关系不明、产学研结合弱化、人才队伍老化等共性问题的困扰。  3.1职能定位不清  一些观点认为,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

6、教育、培养人才,所以高校没有必要发展校办企业,因为办企业应该是企业家的事,不是大学教授的事。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发展规律,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期,学校就像象牙塔,作用就在于保存知识、传承知识,但随着大学职能的不断扩展,服务社会已成为大学三大基本职能之一。  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创办校办企业的过程中并不是把校办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更多的视为学校拓展资金的又一个渠道。这种意识导致高校对校办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资金被源源不断地抽走,导致了校办企业资金困局,使校办企业发展缓慢。  3.2产权关系不明  高校校办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投资

7、行为不规范和注册资本不实。高校对校办企业的出资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多种形式,但在实际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企业是向学院借款或银行贷款出资,也有用科研经费垫付的,在工商部门验资注册后就返还给学校或银行,实际可供企业支配的资金并不多。用实物和无形资产出资的存在未经法定登记和评估确认的问题,资产的归属缺乏合法手续。由于在出资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使得对这些资产的归属难以界定清楚。如这些实物资产是投入还是租赁,手续不清;现金资本作为借款还是学校出资也不明确;无形资产未被评估,会被企业无偿占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外,校办企业注册资本不实的现象非常普遍。多

8、数校办企业成立于《公司法》出台之前,学校作为企业唯一投资主体,其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