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翻转与折叠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翻转与折叠问题

ID:21610136

大小:1.36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19

立体几何中的翻转与折叠问题_第1页
立体几何中的翻转与折叠问题_第2页
立体几何中的翻转与折叠问题_第3页
立体几何中的翻转与折叠问题_第4页
立体几何中的翻转与折叠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中的翻转与折叠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长春市希望高中郑亚志本节课主要是和学生共同探讨立体几何中翻折问题的解题规律。让学生走出平面,构建空间立体结构直观图,变换立体几何的思维定势,通过翻折问题的研究也可以使静态数学动态化,使学生进一步进入重组与创新的学习境界之中。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开放与生成,注重重组与创新的习惯养成。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对象分

2、析三.教学目标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四.教学方法六.教学评价七.多媒体的应用说课目录一、教学内容分析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科基础,也是解决生产实际的工具。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融会贯通于各种立体几何规律和几何体中,是立体几何的一个综合性应用问题。【地位与作用】一、教学内容分析对翻折问题的研究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的事物入手,不仅使学生了解几何体可由平面图形翻折而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和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加深对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的了解。此外,在利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3、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能够将生活中的原形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地位与作用】教学重点:了解平面图形与翻折后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找到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教学难点: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一、教学内容分析关键:层层设计铺垫,给学生充分的探讨、研究的时间。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三.教学目标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四.教学方法六.教学评价七.多媒体的应用说课目录二、教学对象分析理论基础: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几何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求解空间角和空间距离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2.思想基础:学生的认知水

4、平和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习惯。3.存在障碍:本节课要求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千差万别。这是要突破的难点。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三.教学目标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四.教学方法六.教学评价七.多媒体的应用说课目录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平面图形与翻折后的立体图形的对比,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变化与联系观点。◆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翻折问题的解题方法,并会初步应用。2.通过立体几何中翻折问题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立体几何中距离与

5、成角的求法。◆能力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对立体图形的分析能力,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并在设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三.教学目标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四.教学方法六.教学评价七.多媒体的应用说课目录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方法是“探究法”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学生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

6、三.教学目标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四.教学方法六.教学评价七.多媒体的应用说课目录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问题多媒体演示翻折过程教师引导多媒体演示课后纸笔评价(分层作业)学生动手折叠学生参与分析总结规律追踪练习(课上评价)深化思维,研究“展开问题”拓展思维,研究“剪裁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多媒体演示分组讨论动手操作课堂小结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问题多媒体演示翻折过程教师引导多媒体演示课后纸笔评价(分层作业)学生动手折叠学生参与分析总结规律追踪练习(课上评价)

7、深化思维,研究“展开问题”拓展思维,研究“剪裁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多媒体演示分组讨论动手操作课堂小结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已知:E、F是正方形ABCD的边BC和CD的中点,分别沿AE,EF,AF将△ABE,△ECF,△AFD折起使B,C,D三点重合于P点,如图,(1)求二面角A-EF-P的大小;(2)求所得几何体的体积;(3)求点P到平面AEF的距离。学生动手折叠多媒体演示翻折过程AEFP(B,C,D)BDC五、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已知:E、F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CD的中点,分别沿AE,EF,AF将△ABE,△ECF

8、,△AFD折起使B,C,D三点重合于P点,如图,(1)求二面角A-EF-P的大小;(2)求所得几何体的体积;(3)求点P到平面AEF的距离。(1)根据题中条件画出立体图形(2)比较翻折前后的图形,弄清哪些量和位置关系在翻折过程中不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