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

ID:21611652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_第1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_第2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_第3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_第4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                    作者:彭尔瑞马咏梅姚天国刘鸿高李永能  【摘要】文章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2008和2009两届年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了“个人能力”、“人际关系”、“求职成本”、“就业公平”等是制约农村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建立“有形”和“无形”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强化高校责任,提升高校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政府职责,规范完善毕业生就业公平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政府、市场、高校共同协作,才能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氛围,才

2、能有效促进农村籍大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农村户籍贫困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  贫困大学生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了政府、高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已接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且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而每年有近百万名贫困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问题,贫困大学生签约率低、在择业岗位上出现偏差等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面对农村籍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课题组根

3、据多年就业指导工作经历和对农村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的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开展了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主要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如何分析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面对就业形势,把压力变为契机,促进农村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  1调查内容设计  针对2008届毕业生和2009届在校毕业生就业取向、就业渠道、对就业中碰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及面对就业形势的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共设计了16个选择题。  2调查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抽样样本:本课题针对2008届本科毕业生和2009届即将毕业的在校本科

4、生,设计相同的问卷调查表,分两次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通过电话访谈、信件回访和个别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00份,收回522份,回收率%;其中城镇毕业生198份,占问卷总人数的38%;农村籍大学毕业生324份,占问卷总人数的62%;其中农村籍男生:158人,占问卷农村籍贯人数的%;农村籍女生:166人,占农村籍问卷人数的%,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问卷调研前后历时4个月。在2008届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共收回222份问卷,有154人顺利找到了工作,占调查数的%,其中,农村籍大学生有88

5、人,占%。农村籍大学生中,女生有48人,占54%,男生有40人,占46%。调查截止日期2008年11月20日。  3结论与分析  农村籍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更趋向于找一家适合的企业,尽快就业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近71%的同学对就业形势充满希望,认为只要努力,不要太挑剔,就能找到适宜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有近20%以上的大学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和到事业单位就业。相对于近年公务员系列和事业单位的考试的严禁性,来源于农村的学生相对较少,他们更趋向于尽快就业,为家庭分忧。  个人能力是制约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6、就业过程中农村籍大学生碰到的主要问题,31%的同学产生心里障碍,表现出:心里胆怯,紧张,担心对方不要自己等心里压力,是自己难以恰当地把握和回答对方的提问,制约了自己的意愿的表达;其次,有28%的同学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放在的首位,影响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多项因素中,性别年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等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见图1。    人际关系被农村籍大学生认为是最主要的就业途径  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把靠人际关系就业作为了主要途径,并认为就业过程中更看重父母、亲戚的意见。但在实际的调查中,真正通过人际关系

7、就业的却不到2成,农村籍大学生只有9%,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意见。有43%的农村籍毕业生,选择了靠自己就业,依靠学校的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信息就业是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最为安全和稳定的就业渠道。他们认为社会上的人才市场、网络求职、媒体招聘只是了解就业形势的一个窗口,实质性的就业不多,只有6%选择了其它渠道,见图2、3。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质量低于其他毕业生  在“你最理想的就业去向”栏目(可多选)的调研中,农村籍大学生多数选择了省会城市、市级公务员及事业人员、省会城市大中型国营企业、州市县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省会

8、城市自主创业为17%,而“三支一扶”无人填写。但就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民营、私营企业就业占了48%,国有大中型企业21%,只有23%的农村籍大学生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业。而城镇学生54%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在19%。相比较而言,农村毕业生就业实现度要比城镇学生低,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要相对较弱,见图4。  就业公平的法律制度缺位等原因增加了农村籍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单位发展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