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性质、表现及改革

国有企业性质、表现及改革

ID:21687999

大小:487.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0-23

国有企业性质、表现及改革_第1页
国有企业性质、表现及改革_第2页
国有企业性质、表现及改革_第3页
国有企业性质、表现及改革_第4页
国有企业性质、表现及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性质、表现及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报告连载之一天则经济研究所第一章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过程 中国传统的国有企业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消灭私有产权”、以及之后的“国家工业化”等方式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前,这些传统的国有企业是以政府部门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的形式存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企业日常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行政命令推动。在这种“社会化大工厂”的模式下,企业经理仅仅是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决议的具体执行者,其经营决策必须遵从党委的领导;企业在人事、财务、生产、物资、收入分配等方

2、面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权,企业经理和职工不必为经营的结果负责,其自身的利害关系也与经营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关系。国有企业传统的运行体制造就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结果,企业效率极其低下,国家财政赤字连年增加。到1977年前后,国有企业传统运行体制已经发展到不得不改革的地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所做出的“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认识

3、,国有企业从“放权让利”改革开始,之后经历了“两权分离”改革、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等不同阶段。就整个改革过程涉及的内容而言,在所有制上,大一统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已经被发展成为各种所有制均占有一席之地的格局;在经营方式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让位于市场经济体制。经过30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已经大大减少,产权关系基本明晰,政企关系变得相对简单,管理体制已基本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有所好转。国有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似乎表明主体部分的改革已基本胜利完成,剩下的只是对现有

4、成果的不断巩固与完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国有企业改革远未结束。从产权关系角度来看,以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与全体人民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方式,并未真正消除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的问题,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会因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本身缺少监督和约束而极易向国有企业管理层让步,使其侵吞国有资产及其增值部分。从经营绩效角度来看,目前国有企业所取得的经营业绩有多大成分来自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还存在诸多的争议,但国有企业通过免费或极低的价格占用土地及其它要素资源,在全球资源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以及在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5、的条件下获取大量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从竞争的公正性来看,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垄断着一些关键性的行业与部门,并且凭借行政垄断力量不断排挤、吞并其它市场竞争主体,对市场规则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本章力图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梳理,探寻出不同阶段国企改革的动因,以及国企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一、国有企业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1978-1986)1.“放权让利”改革过程回顾1978-1986年属于多种改革形式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改革是在不打破原有计划体制框架下展开的,其主要特征

6、是“放权让利”,即通过向企业下放部分经营权与收益权来达到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产出以保证财政收入增长的目的。放权让利改革主要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租赁制”等多种形式。(1)“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过程1978年10月,四川省选择了宁江机床厂等6家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职工可以得到一定的奖金。1979年5月,国家经贸委等六个部门分别在京、津、沪三地选择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8家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在

7、随后的1979年9月,国务院发布5个有关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文件,要求各地进行试点。从1979年底全面推广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开始,在短短一年时间内,16%的全国预算内企业都实施了此项改革试点,这些企业占到全部企业产值的60%,利润的70%。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初步改变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管得过死的局面,在奖金收入刺激下,广大职工开始关心并设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方面的改革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初步搞活了经济。但是,由于没有明确限定企业的权利边界,权利下放之后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对企业的权利进行限制,加上宏观环境变化等影

8、响,初期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并没有实现改善国家财政状况的目的,1979年、1980年连续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黄速建,2008)。为了落实财政上缴的任务,各地政府从1981年开始在初期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基础之上,对工业企业试行利润包干制度,在分配上确定了“利润留成”、“盈亏包干”、“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等三种类型。利润包干制度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企业在短期内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