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测量

实验二 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测量

ID:21716645

大小:54.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实验二 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测量_第1页
实验二 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测量_第2页
实验二 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测量_第3页
实验二 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测量_第4页
实验二 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测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二 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学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年月日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学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组:___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实验二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测量1.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与体会利用迈克尔逊干涉法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不同材料的介电常数。2)利用相干波节点位移法,研究均匀无耗介质介电常数εr的测量。3)了解均匀无耗介质中电磁波参量、和与自由空间中电磁波参量、和的区别。4)熟悉均匀无耗介质分界面对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的特性。2.实验原理描述介质特性的参数是介电参

2、数ε和磁导率μ。一般说来,这两个参数均是频率的函数并且是复数,本实验中只研究均匀无耗的电介质,这时,ε为一实数,而μ=μ0、μr=1,最终以测定相对介电常数εr=ε/ε0来了解介质的特性和参量。在实验一中,已掌握了用相干波原理测量自由空间电磁波参量、和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无法直接测的电介质参量。但是,可以借助实验一中的装置和测量原理,测出介质存在前、后在接受喇叭天线处入射波引起的相位变化量,再通过计算求出介质的介电常数εr,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注意:喇叭天线处于垂直极化方式。)利用相干波的原理,不加介质板时,将可移

3、动反射板调节至一个驻波波节点(d1)位置。然后如图1所示,把具有厚度为d的待测介质板放在可移动全反射板(Pr2)或固定的全反射板处(Pr1)前面。(注:需紧贴在全反射板上)。设从Pr1、Pr2板处向Pr3接收喇叭传输的电磁波近似为平面波,Pr3接收喇叭处的平面波因子表达式为:Er2=E0r2*e(-jz)由实验一已知:Pr1板固定不动,Pr2沿波轴做平行移动,则Pr3处合成场的相位完全决定于Pr2板的位置。这时,如果在Pr2板前放置一厚度为d的εr介质板(对于非磁性材料的媒质μr=1),使Pr3处于Er1与Er2之

4、间,因εr介质板为无损耗,可认为Er1与Er2幅度近似相等,则介质板引起的相位差为:而其中,0为空气中的电磁波波长,于是自由空间中电磁波传播路径中经过距离2d(往返),电磁波相位改变量为由此可见,介质板引入后造成的相位差为由于这一微小的相位改变,使得Pr3不再是波节点。为了在Pr2处重新获得波节点,需将Pr2板移动一个小的距离△L,以改变Pr2板与Pr3喇叭间的距离,产生一个相位增量:从而补偿了介质板引入的滞后相位。令:,可得完成了电解质参量的测试后,介质中其他电磁参量、和分别可由下式求得:根据测出的εr值,还可以

5、确定该媒质与空间分界面上的反射系数和折射系数R、T。当平面波垂直投射到空气与媒质分界面时,利用边界条件得:对于平面电磁波由媒质向自由空间垂直投射时,则相应的反射系数和折射系数为由R、T表达式不难看出,当测出R、T值时,也可确定相应材料的εr值。1.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参照实验一“电磁波参量的研究”的要求;2)在放置介质板时,一定小心,不能改变测试系统的几何关系,否则将会引入误差,甚至导致数据不可靠,需从头再来。3)测量过程中,将移动云台的读数机构从刻度10一端,在此附近测出一个极小幅度(待测波节点)的位置,以便接

6、下来向刻度70一端匀速移动,能测得更多的极小幅度(波节点)的位置,旋转读数机构上的手柄,使可移动全反射板随之匀速移动。同时,转动时应小心,防止读数机构上的全反射板抖动造成的误差。为了消除机械回程误差,一定要做单向匀速移动。2.实验内容及要求1)了解并掌握相干波测量无耗介质介电参数的原理及方法。2)采用交叉读数法测量3个连续的波节点(d1、d2、d3)与(d1’、d2’、d3’),把测量数据列入表1中,并根据相应关系式,分别计算出△L1’、△L2’、△L3’,求得△L均值。3)求得被测样品的εr值、媒质中的电磁波参量

7、、和。4)选做题:试着求得分界面上的R、T值。1)做好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计算出所测得的两个半波长,两个半波厂之间的误差不能大于0.5mm。整理好的实验原始数据交由老师检查确认。5.实验报告内容1)按照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2)完成数据运算及整理,计算出无耗介质电参数;3)对实验中的现象分析讨论,并对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4)实验中的体会和收获思考题:除了上述应用相干波节点位移法,测试均匀无损耗媒质参量的,你还能设计出其他的方案实现无损耗参量的测试吗?如果可以,请说明测试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