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ID:21734029

大小:595.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20

铜绿假单胞菌_第1页
铜绿假单胞菌_第2页
铜绿假单胞菌_第3页
铜绿假单胞菌_第4页
铜绿假单胞菌_第5页
资源描述:

《铜绿假单胞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铜绿假单胞菌概况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铜绿假单胞菌形态为直或稍弯、两端钝圆的杆菌,大小0.5~0.8μm×1.5~3.0μm。有1~3根单端鞭毛,运动活泼。临床分离的菌株常有菌毛和微荚膜,不形成芽胞。革兰染色阴性。专性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大小不一,平均直径2mm~3mm,扁平,边缘不整齐,且常呈相互融合状态。由于本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培养基

2、被染成蓝绿色或黄绿色。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有金属光泽和生姜气味,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溶血环。在肉汤中形成菌膜,肉汤澄清或微混浊,菌液上层呈绿色。培养在pH8.0的碱性环境中,有自溶现象。的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在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5℃-37℃,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在42℃时仍能生长,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菌体0抗原有两种成分,一为内毒素蛋白,是一种保护性抗原,另一为酯多糖,具有特异性,根据其结构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分成12个血清

3、型,此外还可利用噬菌体或铜绿假单胞菌素分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1小时才被杀灭。G-致病菌标本来源分布1994~2001年共监测10,279株菌呼吸道58%泌尿道12%伤口6%血液5%胆汁4%各种脓液3%其他12%7年间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株数)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其它假单胞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时间:1994年~2001年医院:4~14家菌株:554~1949株呼吸道常见G-致病菌血液中常见G-致病菌泌

4、尿系常见G-致病菌连续7年度分离的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数)菌株数554104813481542129116781949总菌株铜绿假单胞菌46.90%不动杆菌属31.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20%黄杆菌属1.7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50%产碱杆菌属1.70%非发酵糖G-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的问题院内获得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首位病因引起的菌血症死亡率70%所有广谱抗菌素对其耐药已升高至20~37%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严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和呼吸道等处。因

5、其易定植、变异、天然耐药和耐药机制的复杂性等特征,使其成为临床抗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且随着近年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和耐药率不断上升。其在各大医院细菌分离率调查中均居于首要位置。2001年常用抗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中介加耐药率%04-0510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结果株(%)耐药机制基因改变与耐药PA基因组上结构基因的突变、插入或缺失是导致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由细菌自身基因突变而引起的耐药不能传播,但大多细菌的耐药可以在菌间进行转移,因此认

6、为大多数细菌耐药是由获得外源耐药基因引起的。结构基因的改变可以导致以下的几种情况:①使细菌表达水解酶或钝化酶水解或修饰抗菌药物而使抗菌药物失活。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不能与药物结合或亲和力降低。③细菌外膜蛋白发生改变,如数量减少,或孔道变小,导致细胞膜通透性降低,药物不能进入细菌体内。④主动外排机制增强,使药物在细菌体内不能形成有效的杀浓度。⑤形成生物膜。产生灭活酶产生β内酰胺酶P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它能够破坏渗透入菌体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β内酰胺酶的产生可以是染色体依

7、赖的,也可以是质粒介导的,即获得性耐药。由于获得性耐药是引起耐药菌流行的主要方式,尤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β内酰胺酶的种类繁多,功能也不尽相同。按分子生物学分类可分为A、B、C、D四类,其中A、C、D类以丝氨酸为基础的机制发挥作用,而B类作用时需要锌的参与,又称为金属酶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PA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是多重耐药的机制之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阻止RNA与核糖体结合,阻断敏感蛋白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菌均有作用。氨基糖苷类钝化酶通过对药物的基团进行修饰,使药物失活。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抗生素

8、作用靶点在微生物生长与存活中起重要作用。很多抗生素就是通过作用于这些作用靶点干扰细菌的生长来发挥抗菌活性。如:拓扑异构酶Ⅱ、Ⅳ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点。氟喹诺酮类药物通过形成DNA2拓扑异构酶2氟喹诺酮类药物三元复合物,阻止DNA拓扑异构变化,妨碍细菌DNA复制、转录,以达到杀菌的目的。青霉素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