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9-10章)法律创制与法律实施

法理学(第9-10章)法律创制与法律实施

ID:21788749

大小:217.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20

法理学(第9-10章)法律创制与法律实施_第1页
法理学(第9-10章)法律创制与法律实施_第2页
法理学(第9-10章)法律创制与法律实施_第3页
法理学(第9-10章)法律创制与法律实施_第4页
法理学(第9-10章)法律创制与法律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理学(第9-10章)法律创制与法律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法律创制教学目的:理解法律创制体制和权限,熟悉法律创制程序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教学重点:法律创制程序;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教学时数:2学时。一、法律创制概说(一)法律创制释义法律创制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及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从事制定、认可、修改、废止和解释法律的专门活动。(二)法律创制的特征法律创制主要是有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一项法律活动,其实质是为社会所有成员分配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法律创制的方式多种多样。法律创制是一个行为过程,具有很强的程序性。法律创制的结果是产生或变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二、法律创制体制(一)法律创制体制的含义法律

2、创制体制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创立、修改、解释和废除法律的权力依据、权限划分和组织体系。通常称作立法体制。(二)法律创制权限的划分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既不同于联邦制国家的二元或多元立法体制,也不同于一般单一制国家的纯粹一元立法体制,而是一种“一元、两级、多层次、多类别”的立法体制。“一元”是指我国的法律创制都是建立在以宪法为基础的、统一的一元化之上的。最重要的国家立法权即立宪权和制定法律权属于中央,地方没有这项权力;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香港和澳门的立法委员会虽享有制定有关法律的权力,但也不得与宪法和基本法相冲突。“两级”是指我国法律创制体制分为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两个

3、立法等级。“多层次”是指在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内部又可分为若干层次。“多类别”是指上述立法及其产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同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自治法规,以及经济特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类别上有差别。三、法律创制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法律创制的指导思想法律创制的指导思想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在创立和变动规范性法律文件时所遵循的根本性理论依据。(见教材)(二)法律创制的基本原则法律科学性原则。这意味着:法律的理性化;法律的合理化;法律的客观化;法律的前瞻性。法制民主化原则。法制统一性原则。法律连续性原则。四、法律创制的程序(一)法律案的起草法案起草属于法

4、律创制的准备阶段。(二)法律议案的提出这是法律创制的第一道正式程序,它标志着立法活动的正式开始。法律议案就是有权的机关或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创立或变动某项法律的正式提案。(三)法律草案的审议即立法机关对已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草案正式审查和讨论。(四)法律草案的表决与通过这是全部立法程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步骤。因为它意味着立法机关是否正式同意法律草案成为法律。(五)法律的签署与公布法律一经表决通过,就要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立法机关本身签署并公布。未经公布的法律无效。四、立法程序法案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律公布主体须具备一定资格一般要经过3次审议过三分之二或过半数法律由国家主席签

5、署主席令公布法案起草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一)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意义1.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含义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由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保障力的、并以文本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义上的法律。2.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意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将不同国家机关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要求进行清理、分类或加工,使之统一、完整、明确、有序。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便于查询、遵守和适用;二是有助于法制的统一,消除不同规范性文件之间的重叠或矛盾之处;三是可以发现立法上的缺陷和空白,为进一步立法做准备。(二)规范性法律

6、文件系统化的方式1.法律清理即定期对全部法律或一定范围内的法律加以整理分类,清理出已经失效的、需要废止的、继续有效需要修改的和继续有效的等,为以后修改和制定法律以及进行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做准备。2.法律汇编又称法规汇编,是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系统整理,使其排列有序并汇编成册。它不涉及法律内容,因而不是一项立法活动。3.法典编纂即有法律创制权的国家机关在对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系统整理、审查、修改、删除和补充的基础上,产生一部系统化、综合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法典)的活动。第九章法律实施教学目的:熟悉法律实施的过程与诸环节:法律执行、法律接受;深入理解与

7、掌握关于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的理论。教学重点:法律执行的功能和原则;法律接受的意义和方式;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教学时数:4学时。(一)法律实施的内涵与外延法律实施是使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具体运用、产生特定影响的活动和过程。一般认为,法律实施主要有三种形式:法律遵守、法律适用、法律监督。其实,在正常情况下,法律实施仅指法律执行和法律接受。只有在法律执行和法律接受过程中发生矛盾冲突,当事人寻求法律救济时,才会产生国家机关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适用。至于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