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

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

ID:21798568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_第1页
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_第2页
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_第3页
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_第4页
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兼有城乡两种特色两种功能。加快小城镇发展,使大多数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这样既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又可以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剌激消费需求,又对涌入大中城市的人口起到了截流的作用,缓解了大中城市的压力。由于小城镇的承上启下作用,使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了特殊地位和意义。但是在小城镇蓬勃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明显,并己严重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为了推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更加有序地进行建设,本文以黑龙江省木兰县域城镇体系为实例,探讨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

2、建设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1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存在问题1.1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城镇规模较小我国东北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普遍城镇化水平较低。小城镇作为农村地域的社会经济职能中心作用较弱,对农村发展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木兰县域除县城木兰镇城镇化水平较高外,其它乡镇的城镇化水平都普遍较低,7个乡镇的平均城镇化水平仅为9.36%。这种乡镇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均衡和分散,使得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人口集聚作用较弱。而城镇人口规模偏小则不利于城镇非农产业的发展、区域内部产业联系与协作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发挥。1.2产业结构较为雷同,职

3、能分工不明确我国东北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一产业比例过高,且多为传统农产品,深加工比例相对较低,新产品和特色品种较少,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其次,二、三产业比例过低。第二产业工业化程度低,以中小乡镇企业为主,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主要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并且企业在布局上较为分散,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利于城镇体系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增加了无谓的市场竞争,不利于企业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其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木兰县各乡镇发展的产业,多向水稻种植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养殖与加工业等工业部门集中发展,其中

4、除县城木兰镇集中较多的非农产业,且产业发展较好外,其它乡镇的非农产业均处于较低级的发展水平上,同时各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也不明确,彼此之间缺少应有的互补和协调。1.3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不足受布局分散的影响,我国东北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过低,存在着重复建设,高度分散的问题。在废水和垃圾处理方面,处理率极低,这些既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木兰县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或急需更新换代。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地下水入地率仍较低。同时我国东北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修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其较为单一,且数额有限,这严重影响

5、了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和功能完善。1.4用地不经济,环境污染现象严重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普遍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用地不经济,也不利于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由于长久以来仅从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出发,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致使在招商引资项目上放宽相应标准,使许多环保未达标的企业得以在小城镇中继续生产,对小城镇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1.5建设缺乏特色,城镇风貌景观较差各小城镇在建设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忽略县域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问题。各城镇往往只从各自的出发点考虑问题,导致县域体系内部的各小城镇相互攀比建设,形成了“小而全”的局面,各城镇面貌普遍

6、相似,无明显特色和优势。同时,一味地追求高的发展速度,高的成长性,也造成城镇景观风貌严重缺乏特色与活力的现象。这些又都直接影响了城镇的投资环境和城镇发展的综合实力。2解决思路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区域内城镇整体发展为原则,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的进行建设。宜借鉴现代生长极理论和核心边缘模式,采用不均衡增长策略,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优先投入到最有发展潜力的生长点上,使之尽快成为县域内的聚集辐射中心,并逐级建立起各个层次的区域中心,同等级的城镇之间建立产业互补机制,从而形成协调、高效、现代化的城镇空间新格局。2.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

7、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快小城镇经济发展,就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要调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提高整体效益。其次,在第二产业发展重点的选择上,要注意产业链的相互衔接,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强调乡镇间,城镇与城市之间的产业优势。三是要注意第三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的发展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商品批发市场,这既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环节。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融资资金不足是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解决资金问题必须要建立起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应以政府调剂为主,逐步建立政府、

8、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投资主体结构多元化、融资方式多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