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

ID:21802546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_第1页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_第2页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_第3页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_第4页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简介]肖良材(1972—),男,江西吉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办公厅财务处处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一般项目(编号09yb44)的研究成果。]    :中部六省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中部六省人口3.7亿,占全国的近30%。中部地区如何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走出一条具有中部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必须通过对新型工业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力推进

2、产业优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坚持改革开放,注重发展小城镇,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符合中部区情,大中小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是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区域的人口逐步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居住在农村占多数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占多数;该区域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

3、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区域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过程,也是一个区域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过程。中部地区是一个经济地理学范畴,是相对东西部而言的,由安徽、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和山西等6省行政区组成的“区域经济学”的概念。中部地区如何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走出一条具有中部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必须通过对新型工业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坚持改革开放,注重发展小城镇,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

4、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符合中部区情,大中小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一、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剖析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其国土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亿,分别占全国的10.7%和28.1%。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它为全国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面对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实施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市场发展与发达程度落后于东部,增长速度在全国处于后列,

5、甚至低于西部,一时出现了“中部塌陷”的焦虑。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其城镇化也就有其特定的内涵。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2009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为43.03%,比2006年提高4.07。估计到2020年城市人口个百分点。其中,湖北省、山西省、湖南省

6、和江西省的城镇化率分别为46%、45.99%、43.2%和43.18%,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城镇化水平的差距也逐渐缩小,由2006年的4.94个百分点,缩小到2009年的3.56个百分点。当前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趋势加强,已初步形成了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等六大城市群为主的发展格局。[杨刚强、江洪:《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1.5第39页]预计2

7、020年,中部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56%,而要达到70%的目标,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走的是一条二元化道路,城镇化水平远远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根据钱纳里模式测算,中部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率应为50~60%,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理论水准。其具体特征就是城市与乡村相互脱离、各自为战的发展,城市超经济聚集与城镇化不足并存。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缺乏区域统筹,产业集群与区域城镇化的互动是割裂的,往往是有产业

8、而无群、有城镇而无产业、弱产业的现象明显,彼此间无实质性的必然联系和互动机制。中部地区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城市数量多、规模小,两极分化严重,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影响和制约中部地区城镇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  二、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  新型工业化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讲的。新型工业化是一个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过程和不同产业相互融合的过程,是在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大系统中,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能得到适当平衡的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必须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