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简答题

生理学简答题

ID:21831901

大小:6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5

生理学简答题_第1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2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3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4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5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6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7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8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9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简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举例说明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内环境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肾脏:参与酸碱平衡,水平衡,电解质平衡等。肺脏:通过呼吸,维持机体的氧平衡和二氧化碳平衡。血液:运输功能,缓冲功能等。2.举例说明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精确而短暂。如瞳孔对光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持久而弥散。如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调节,胰岛素对血糖的调

2、节。自身调节的特点:幅度小,范围小。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解。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各主要转运哪些物质?方式: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有:O2、CO2等气体和水分子。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物质有:Na+、K+、Ca++等。经载体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等。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Na+泵、钙泵、质子泵等。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葡萄糖分子,氨基酸分子等。4.红细胞生成必须哪些原料?当它们不足时,可能对红细胞生成产生哪些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必须原料: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

3、氨基酸。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的物质,是合成DBA所需的重要辅酶。缺铁时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生理性止血包括哪些主要过程?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有何作用?生理性止血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三个过程。血小板主要通过发挥以下生理特性来参与生理止血:(1)黏附: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即可黏附内皮下组织。(2)聚集:血小板聚集成团,参与止血栓的形成。(3)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进一步促进血小板的活化。(

4、4)收缩:当血凝块中的血小板发生收缩时,可使血凝块回缩。(5)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可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6.举例说明负反馈控制系统的过程及生理意义?动脉血压压力感受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便回降,相反,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可通过反射加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血管收缩,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生理意义:负反馈控制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7.何谓原发性主动转运?以钠泵为例,论述主动

5、转运的过程及生理意义?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利用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钠泵作用:逆浓度梯度将Na+移出细胞,同时将K+移入细胞。当细胞内出现较多的Na+和膜外出现较多的K+时钠泵活动增强,分解ATP供能,并利用能量将Na+和K+跨膜转运。一般情况下,分解一分子的ATP,可以将3个Na+移出细胞,2和K+移入细胞。生理意义:导致细胞内外Na+和K+分布不均匀,建立起一种势能储备,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使用,如继发性主动转运。8.何谓继发性主动转运?以肾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为例,简述继发性主动转运的

6、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另一物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逆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例子:细胞基底侧膜钠泵工作,Na+被移出细胞,建立起细胞膜两侧内低外高的Na+浓度梯度,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和Na+结合经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顺Na+的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升高,细胞内的葡萄糖顺其浓度梯度经载体进入组织液被吸收,而细胞内的Na+经钠泵移出细胞,维持细胞内Na+的低浓度,使继发性主动转运能继续进行。9.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主要有哪几类?简述“受体-G蛋白-AC途径”和“受体-G蛋白-P

7、LC途径”的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三类: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受体-G蛋白-AC途径:以cAMP为第二信使。信号分子与膜受体结合→膜中的G蛋白→激活腺苷酸活化酶(AC)→催化胞质中ATP生成cAMP→胞质中的cAMP浓度升高→激活蛋白激酶A→底物蛋白磷酸化→细胞功能改变。受体-G蛋白-PLC途径:以IP3(三磷酸肌醇)和DG(二酰甘油)作为第二信使。信号分子'和膜受体结合→膜中的G蛋白→激活磷脂酶C→水解二磷酸磷脂酰肌醇→IP3和DG→细胞功能改变。10.试述静息电位的现象及产生机制?静息电位

8、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的K+分布不均衡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通透,导致K+外流而形成的K+静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