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简答题

生理学简答题

ID:26750671

大小:103.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29

生理学简答题_第1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2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3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4页
生理学简答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简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理学学习指导简答题答案1、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几个水平研究?答案:研究方法:研究水平: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3、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调节?答案:(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

2、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4、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答案:(1)反应: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发生相应的改变;(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3)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反馈到控制部分的过程。5、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答案......:人体细胞大都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

3、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意义: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在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6、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答案: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和胞吐。7、何谓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如何?答案: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产生机制: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分部不同,以及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性的差异有关。安静时,在膜对K+有通透性条件下,细胞内K+顺浓度差向膜外移动,使膜外正内负电位达到K+平衡电位。8、何谓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答案:

4、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产生的机制为: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快速大量Na+内流形成的,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锋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9、试述Na+-K+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答案: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

5、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10、何谓局部兴奋?局部兴奋有何特点?它与动作电位有何不同?答案: 阈下刺激虽不能触发动作电位,但是它能导致少量的钠离子内流,从而产生较小的去极化变化,但幅度达不到阈电位,而且只限于受刺激的局部。这种产生于膜局部,较小的激化反应称为局部兴奋。特点:(一)非“全或无”性,在阈下刺激范围内,去极化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6、。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即可产生动作电位。可见,局部兴奋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必须过渡阶段。(二)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呈电紧张性扩布,在突触或接头处信息传播中有一定意义。(三)可以叠加,表现为时间性总和或空间性总和。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①局部电流是等级性的,局部电流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动作电位则不能;②局部电位不能传导,只能电紧张性扩布,影响范围较小,而动作电位是能传导并在传导时不衰减;③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11、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发生哪些变化?答案: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出现一系列变化。绝对

7、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12、神经纤维某点发生兴奋后,其兴奋是如何传导的?13、什么是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试述其过程。答案: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肌肉收缩并非是肌丝本身的缩短,而是由于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的结果。过程: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一)肌细胞膜的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二)三联体把横管的电变化转化为终末池释放Ca2+触发肌丝滑行(三)肌质网对Ca2+的回摄14、.什么是前负荷和后负荷?它们对肌肉收缩各有何影

8、响?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