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论文]

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论文]

ID:21863085

大小:1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论文]_第1页
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论文]_第2页
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论文]_第3页
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论文]_第4页
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张淑芬【摘要】作为教科书中的任何一篇课文,可圈可点之处势必不止一处,总有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如: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标题,等等。教师必须做到“任它万瓢水,我只取一瓢饮”,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抓准这条主线,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育期刊网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张淑芬【摘要】作为教科书中的任何一篇课文,可圈可点之处势必不止一处

2、,总有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如: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标题,等等。教师必须做到“任它万瓢水,我只取一瓢饮”,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抓准这条主线,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育期刊网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巧抓主线问题构建有效课堂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张淑芬【摘要】作为教科书中的任何一篇课文,可圈可点之处势必不止一处,总有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如: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标题,等等。教师必须做到“任它万瓢水,我只取一瓢饮”,教学时,教师

3、如果能抓准这条主线,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关键词语文;主线问题;有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08-02《语文课程论》中表明,新型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一理念中,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这一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删繁就简,有效地整合、取舍,要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效主线问题去贯穿整个课堂,从而引导学生

4、围绕问题去思考、领悟。一、何为主线问题一篇好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总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也就是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语文课堂四十分钟,时间紧凑,教师安排的任务也应紧凑而合理,正因为如此,教学过程不能问题满天飞,面面俱到,应删繁就简,大而简之,要一课一得,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样的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的主线,主线,顾名思义就是贯穿整节课的主要线索,是贯穿课文的思想脊梁,应该成为一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它能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形成长时间、深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能起到课文学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

5、果。杨琴老师在《牵一“线”而懂全文》中谈到:“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抓准这条主线,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二、当前语文教学“问题”存在的弊端主线问题如此重要,但当今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问”环节却存在以下几种弊端:一是问题多而琐碎。有时存在一节课提十几个问题,课堂上呈现出一问到底、一问一答、问题满天飞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疲于应付,理解课文较肤浅,收益甚少。二是问题设置不当,问题不够细化,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有时问题过于细化,缺乏一定的思维含量;有时问题

6、过于深奥,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时问题又太肤浅,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上课思路混乱,耗时低效的课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充分,没有把握教学主线,教学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在阅读课上无法深入、有效地阅读。因此,面对这样的难题,就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地挖掘,需要课堂有条清晰的主线,更需要教师提炼主题,找准关键,做到“牵线引桥”,使教学变得有效。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主线,并以此为支点,撬动整堂课呢?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研读文本,巧妙地设计主线问题。三、如何巧

7、妙设计主线问题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如: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标题,等等。把握了这个“点”,就把握了文章的关键所在,也就理清了文章的主线。但是这“点”有时并不是那么直接明了,而是隐含在文中。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路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挖掘:1.从单元导读、课题入手——谋取重点,统筹全文。单元导读始终贯穿整个单元,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语,“有这样

8、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生活……”导语中的第一自然段明确了生活处处都会给我们带来启示。从导语入手,就可以设计出“xx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这样的主线问题,它贯穿整个课文,除了单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