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六)——生物与环境及人与生物圈

试卷(六)——生物与环境及人与生物圈

ID:21883983

大小:1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试卷(六)——生物与环境及人与生物圈_第1页
试卷(六)——生物与环境及人与生物圈_第2页
试卷(六)——生物与环境及人与生物圈_第3页
试卷(六)——生物与环境及人与生物圈_第4页
试卷(六)——生物与环境及人与生物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卷(六)——生物与环境及人与生物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卷(六)——生物与环境及人与生物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本卷包括45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2、作物种植过密会导致减产,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A.因为同种作物个体间存在着种内斗争B.因为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C.因为种植过密易造成大面积倒伏D.因为种植过密会阻碍空气的流通3、冬天来了,生活于同一地域的枫树纷纷落叶,而

2、香樟却仍是叶挂满枝头。关于这一现象,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B.枫树、樟树都适应这种寒冷环境C.樟树比枫树更适应寒冷环境D.各种枫树和樟树之间存在着竞争的结果4、下列生物之间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A.马和羊B.蛙和鱼C.狼和鹿D.噬菌体和细菌5、右图表示两种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a、b两种生物可能是()A.野鸭、响尾蛇B.响尾蛇、野鸭C.硝化细菌、乳酸菌D.乳酸菌、硝化细菌6、右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组生物()A.水稻和稗草B.草和食草昆虫C.兔和鼠D.草履虫和衣藻7、大多数

3、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8、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的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9、右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A、B是指()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B.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C.冻土苔原、热带

4、雨林D.热带草原、温带草原10、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有剧烈变化的自然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11、在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海洋对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B.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4~5级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最高营养级D.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由直线状向网状演化12、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13、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第8页共8页A.生产

5、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14、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分子聚集能量和释放能量过程中都与磷酸分子有关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往往伴随着物质而循环利用C.在光合作用中光能以它原来的形式储存于糖类中D.叶绿体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16、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除必须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B.消费者和

6、分解者C.分解者和生产者D.各级消费者17、在一片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A.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变化较小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18、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19、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

7、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2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人工混交林22、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

8、.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23、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