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茶文化基本知识(上)

1.1茶文化基本知识(上)

ID:21946342

大小:3.81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8-10-18

1.1茶文化基本知识(上)_第1页
1.1茶文化基本知识(上)_第2页
1.1茶文化基本知识(上)_第3页
1.1茶文化基本知识(上)_第4页
1.1茶文化基本知识(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1.1茶文化基本知识(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茶文化基本知识第一节茶发现和利用的历史第二节茶文化的特点第三节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茶的发现与利用一、茶的历史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三、茶利用的领域四、茶烹饮方式的演变五、茶叶产业链的构成一、茶的历史神农像1、茶的发现茶叶最早的药用记录在公元前2780年。《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圣——陆羽,唐代陆羽著:《茶经》我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陆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陆羽像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茗,苦,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宜热,冷即聚痰。---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

2、不睡。”宋-苏东坡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 且尽卢仝七碗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奇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悦志。下气消食,破热气,除瘴气,清头目,治中风昏愦,治伤暑,治热毒赤白痢,止头痛---2、茶的名字茶有文字记载已有

3、4000多年了。成书于秦汉间的古文字书《尔雅,释木》:“苦荼”。东晋·郭璞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在唐代以前:荼,或槚、舛、茗、蔎等。自唐代后统一:陆羽《茶经》将“荼”改为”茶”.古代对茶的描写秦汉间,《尔雅,释木》:“苦荼”,东晋·郭璞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荼”。茶字的变化:在唐代以前:荼,或槚、舛、茗、蔎。唐至今:茶、茗。茶字的来历:1200多年源于:唐代上元初年,《茶经》,陆羽(733--804)著,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的专著。书写统

4、一:茶,荼字减去一横——茶读音统一:Cha,至今1200多年。英文Tea的来历—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出去:茶,福建省厦门方言中,音“退”,音“TEY”。在明末清初,西方国家远洋船队来华贸易时,将“退”音“TEY”译成“TEA”。从此以后英文TEA便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茶名。茶字的象形含义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字形构成:上部为廿,像茶的芽叶;中部是人,像树冠;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象征意义:茶人采茶。延伸: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茶字的生命寓意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

5、:茶字分解三部分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米字的生命寓意米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米字分解三部分上部为八廿,中部为十,下为八,上中下合起来:八十八,即为88岁。生命年轮的演变花季少年——十六岁:花样年华而立之年——三十岁:三十而立不惑之年——四十岁:四十不惑知天命——五十岁:五十知天命花甲——六十岁:年过花甲古稀——七十岁:人活七十古来稀人生不同阶段的描述十六:花季少年三十:而立之年四十:不惑之年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之年七十:人活七十古来稀对长寿的描述

6、:米寿:八十八,88岁。百(白)寿:99+1=100(谐音),99岁。茶寿:二十+八十八,108岁。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茶树原生于中国,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创造饮茶文化。茶的利用茶叶利用方式的几种演变:1.药用→2.食用→3.饮用→4.送礼、收藏1、药用:唐代,《三皇本纪》:神农氏“始尝百叶,始有医药”。神农氏发现茶,作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古人又将茶作祭品,是药用观点的反映。2、食用:古人打猎肉食多,从生嚼茶叶到煮食茶叶,古人发现茶叶可助消化,茶叶+粮食——煮“茶粥”、“羹饮”,茶鲜叶—焯煮—捞起—

7、调料—茶食佐餐。如:云南——“凉拌茶菜”(基诺族);以茶为主的“茶餐馆”“茶菜”;海南的“茶饭”。凉拌茶凉拌茶是集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一些村寨中的基诺族同胞至今保留着的食用茶叶的习惯方法。将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嫩茶叶,用手工搓细揉软;然后直接放在一个大碗中;再添加黄果叶﹑辣椒﹑盐巴﹑大蒜﹑酸笋、酸蚂蚁等佐料,充份拌匀,片刻即可食用。3、饮用:解渴、提神、保健三结合饮茶汤比饮水解渴,并发现可提神,解乏,故煮成茶汤备饮。在牧区掺入牛奶共饮。南方山区用作擂茶、打油茶。早期的茶汤,既是流质食品,又是解渴的饮料。擂茶擂茶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

8、中存在。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据传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作擂茶时,擂者抓一把绿茶放入擂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舂捣,并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