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

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

ID:21947821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_第1页
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_第2页
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_第3页
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_第4页
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内容】作为《西厢记》的评点者,金圣叹同时担任了“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对《西厢记》的创作语境及状态予以同情的理解,一方面为后世才子行文建立模范、标明法度。评点者处于创与读者之间的中介位置,其双重角色通过“现身说法”的评点方式实现统一。  【关键词】金圣叹西厢记评点角色    作为明末清初重要的评点家,金圣叹批西厢影响甚为深远,成为有清一代最为流行的西厢版本。自认“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不是西厢记文字”[1]P25的金氏,在评点中带有极强的主体性。从《恸哭古人》和《留赠后人

2、》两则序文中即可看出,金氏主动将自身置于文学演进的时间序列中,兼任起体贴古人的“知音”与体贴后人的“知心青衣”双重角色。  一、“妙手空空”:古人知音  “吾特悲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之意思尽没,不知心苦,实负良工。故不辞不敏,而有此批也。”[4]第1册P28“之意”正是金氏孜孜所求之所在。  《西厢记》之意,被金氏归结为“一‘无’字”。何谓“无”?《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后简称《读法》)第44、45款云:“总是写前一篇时,他不知道后一篇应如何。用煞二十分心思,二十分气力,他只顾写前一篇。”“总是写到后一篇时他不

3、记道前一篇是如何用煞二十分心思,二十分气力,他又只顾写后一篇。”[1](p20,21)关于这一点,前人多认为是金氏对艺术创作中形象自身逻辑的尊重,即“在艺术家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正确把握和恰当表现的生活逻辑。”[5]其实这一“无”字是承以上第32到第38款中赵州和尚的一段禅门公案而来,正是释家“时节因缘”①思想的表现。作此篇有此篇之时节,作彼篇有彼篇之时节,因缘和合变幻而生,固非作书人未雨绸缪、运筹帷幄而可谋得。  既然以“无”为志,又如何成妙文?金氏的解释可以一“空”字概括。《酬韵》折中金氏论述曲词“齐齐整整,

4、袅袅婷婷,姐姐莺莺”云:“因莺莺是叠字,便连用十数叠字倒衬于上,累累然如线贯珠垂。看他妙文,只是随手拈得也。”论述写景文字云:“凡下宿鸟、花梢、落红、苍苔、花影无数字,却是妙手空空。……一二三句是双文去,四五句是双文去矣。看他必用如此笔,真使吃烟火人,何处着想。”[1](p98)金氏认为如此妙文实乃偶得,非苦心经营所至。金批水浒序一道:“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4]第1册P5他所尊奉的“六

5、才子书”便均是臻于化境之佳作。  二、“捉住妙文”:后世知心  序二《留赠后人》言道:“我请得转我后身便为知心青衣,霜晨雨夜,侍立于侧,而以为赠之。”不仅对古人之意体贴入微,金氏对后世读者也一往情深。  作后人“知心青衣”可分两个层面。其一是妙笔点出古人文章好处,教导后人不可将其等闲看过。《释孟子四章》道:“此等文,只为幼时怕先生扑,不免读得烂熟,到今便不觉得奇怪,今须要知得此真是极奇怪文字”。[4]第3册P697金批西厢《赖简》中亦将“一家儿乔坐衙”评为“千载奇事,煞是好看,被人搬熟,遂不觉耳。”[1](p2

6、29)金氏毕生致力于通过评点赋予世间烂熟之文以新鲜样貌,拨开久在樊笼中的读书人自设的迷雾,重新体会妙文之险怪奇绝。廖燕《吊金圣叹先生》诗彰显其愿已实现:“诸子及百家,矩度患多歧。得君一彼导,忽如新相知。面目为改观,森然见须眉。直追魂,纸上闻嘻啼。……陈者使之新,险者使之夷。昏聩使之灵,字字有余思。”[6](p421)“新相知”,即指在“知心青衣”陪伴下,后人阅读时方能获得新鲜灵动的体验,实现与古人的生命交流。  另一层面即金批对后人习作的“向导性”。在评点《西厢》故事、人物、语言及脉络等方面时,金氏不仅在理论上

7、非常重视“因缘生法”②的重要性,且在批评实践中遵从八股套路对每折分节详析,力求探究文词及结构的起承转合。这与他一向孜孜于将作文之“金针”度与后人的理念相契:金评杜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引》道“先生既绣出鸳鸯,圣叹又金针尽度,寄语后人,善须学去也”[4]第4册P629,《读法》道“若果得金针,何妨与我略度”[1](P17),《与任昇之》书信道“弟自幼最苦冬烘先生辈辈相传:诗妙处正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一语;内容】作为《西厢记》的评点者,金圣叹同时担任了“古人知音”与“后世知心”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对《西厢记》的创作

8、语境及状态予以同情的理解,一方面为后世才子行文建立模范、标明法度。评点者处于创与读者之间的中介位置,其双重角色通过“现身说法”的评点方式实现统一。  【关键词】金圣叹西厢记评点角色    作为明末清初重要的评点家,金圣叹批西厢影响甚为深远,成为有清一代最为流行的西厢版本。自认“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不是西厢记文字”[1]P25的金氏,在评点中带有极强的主体性。从《恸哭古人》和《留赠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