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课件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课件

ID:21961797

大小:148.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25

上传者:U-5097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课件_第1页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课件_第2页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课件_第3页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课件_第4页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罗红燕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近年来,人畜共患传染病人兽共患疾病概念.ppt广泛地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003年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以往任何一种疾病所没有的;目前,正在发生的H5N1禽流感不断加深了对人与动物疾病相关联的理解。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为:“这些疾病能在人类和非人类脊椎动物之间传播”.这种传播常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动物在自然界维持了基本的传播链,人类只是偶尔地受传染;另一种是人类和动物均接触共同的病源,如土壤、水、植物、非脊椎动物,动物在自然界并没有维持该病原体的生态传播链,但在不同程度上传播了该疾病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1、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旦传染给人类,流行链容易被打断,但临床表现一般十分严重,甚至是致死性的;这符合生态系统的进化规则,即由于长期的共生现象,寄生物一般不杀灭其宿主,但偶尔的侵入其他种类宿主,例如人类,因为尚未进化适应新的宿主;往往容易引起新的宿主十分严重的疾病,甚至快速杀死新的宿主”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目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总数仍很难确定,据Taylor等报道,WHO所分类的1415种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和立克次体占538种,真菌307种,蠕虫287种,病毒和朊病毒217种,原生动物66种,这些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61%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在175种被认为是“新发”疾病,其中132种,即75%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所谓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这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被新认识或新产生,或是以往已存在,但是呈现发病率增加或地理区域内宿主或病原携带者种类范围扩大”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有人畜共患细菌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真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但病毒性传染病“新发”最为明显。有资料表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体新发病的可能性,比非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体高1倍。在132种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中,有77种是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约占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58%,病毒约占人类疾病病原体总数的15%。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近年来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主要体现在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中(表1)。可见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对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很少,现仅就其影响因索和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2、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在今后几十年,可以预知的全球变化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气候变暖等,其趋势还会继续加剧,人类疾病模式随着人群的迁移和居住密度的增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动物疾病的模式会随着土地的使用,新的耕种方式及环境污染而改变。这些变化的趋势是复杂的。许多变化会改变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1)野生动物的贸易和迁移是人类感染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主要来源。野生动物作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宿主一直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人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野生动物或被污染的水而感染,也可以因吸入了污染的空气尘埃而感染。野生动物的全球贸易在不同程度上为人类疾病提供了传播的媒介,携带病原体的野生动物不仅仅限于传染给人类,同时也将病原体传染给家养动物和本土的野生动物,威胁本土动物的数量和正常的生态系统。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最近从2只山鹰分离出的H5NIA型禽流感病毒就是非法从泰国流入到比利时的。准确估算全球野生动物贸易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贸易范围小到山村,大到跨国贸易,并且大多是通过非法和非正常贸易网络而进行的,但仍有些数据表明,大约有4万只活灵长类动物,400万只飞鸟,64万只爬行动物和35亿条热带鱼,每年在全球进行贸易。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据报道,2000年SARS暴发后,在广州市有83万余只野生动物被没收;东南亚百万吨的野生动物每年在区域内或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野生哺乳动物类、爬虫类、鸟类等每天通过贸易市场进行贸易;在贸易市场.野生动物不仅接触了人.同时也接触了其他种类的家养或野生动物。据对泰国一个市场进行25个周末调查显示,有276种,7万只鸟从这一市场卖出.同样2001年对曼谷的4个市场进行调查发现,36557只鸟仅37%是泰国本土的,63%的鸟是从其他国家而来的。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野生动物贸易市场好比一个网络的枢纽站,而不是终点站。不仅将动物及其产品分送至各地,同时,也将不同种类动物宿主所携带的病原体传播到了遥远的地方。如对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表明,农场内的食肉动物抗体很低或是零,而贸易市场的食肉动物的抗体阳性率达80%。随着动物类产品的贸易,变得更加频繁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亦随之增加。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野生动物引起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野生动物所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多样性;第二,环境变化对野生动物之间病原体流行的影响;第三,人和家畜动物与潜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野生动物宿主接触的频率。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第一因素中.尤其要分析评价病原体在宿主的演变趋势,可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的迁移影响了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流行,这种迁移可因人的旅游和贸易而引起,也可以是野生动物本身的迁移而引起。狂犬病毒能广泛地传播和感染各种动物.尤其是犬种动物,早在18世纪狂犬就将狂犬病毒传入北美,而后又传染各种陆生哺乳动物,20世纪70年代,狂犬病在大西洋中部地区的浣熊中已开始流行,在那里浣熊狂犬病已成为一种地方病,这些浣熊是从美国东南部迁移过来的。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在2003年夏天,美国猴痘暴发.共计确疹病例37例;猴痘是一种发生率低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痘病毒引起,常发生在非洲;这次暴发的流行病学显示,与美国从非洲加纳引进啮齿动物有关,感染的啮毒动物将病毒传给美国牧狗。.这次传播说明了非本土动物能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们能传播疾病给本土动物和人类。。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2)病原生物的变化或适应同样影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流行。这些变化包括突变,如病毒基因漂流,基因的激活和沉默.基因重组,如病毒基因移位,基因结合、转换等,自然选择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SARS可能是病原微生物进化的最近发生的案例。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基因变化了的微生物或基因进化了的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家养动物可以有多种方式,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如A群流感的流行.自然界有多种动物如鸟、人、猪、马、海洋哺乳类动物等可以感染A群流感病毒,该病毒的主要宿主可能是野生水禽尤其是野鸭;A群流感病毒有两个主要的表面抗原,一个是有16个亚型的红血球血凝素,另一个是有9个亚型的神经氨酸酶;所有这些亚型大多可以从野生鸟中分离,但很少从哺乳动物中分离。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在20世纪,具有传染性的不同病毒株抗原性变异,称为抗原移位,已发生了四次。每次都导致了流感全世界流行,“新”的流行株一般出现在禽的病毒基因与人的病毒基因重组之后,H5NI病毒株于2004年在东南亚地区不仅引起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的传染力;人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其主要的危险在于同时感染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对于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能力是微生物适应完全不同和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的能力体现。其巾一系列最复杂的进化环节涉及到虫媒病毒与传播其病毒的动物的相适应的过程.当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病毒为了适应宿主而进化,人和动物的疾病随之发生。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3、人类及家养动物侵入到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人类的肉食习惯可影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变化。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黄热病的发生,当时,人们进人美洲中部丛林修建巴拿马运河。人类进人森林并造成森林的毁损.人接触野生动物和它们所携带的病毒而发病。同样的例子也时有发生,如Mayar0和Oropol,che病毒感染了一些巴西伐木工人.他们是为了清除亚马逊河的印第安森林而伐木的人。成片成片地伐木暴露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危险性要低于在森林中选择性伐木的危险性,但为了降低伐术成本,伐木工人往往是选择价值高的树木砍伐。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一旦开放,人类与其接触就引起疾病的流行。狩猎野生动物从古代开始就一直存在,狩猎野生动物和食用野生动物仍然是全球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热带森林的毁损,增加了狩猎者与野生动物接触机会。最近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在人群中暴发,可以追索到患者是由于狩猎并食用已经感染的动物而引起。狩猎过程如追捕、屠宰以及动物尸体的运输均有可能接触携带的病原生物.但是远距离的食用者可能不接触,危险性特别高的是狩猎非人类的哺乳动物,尤其是种系发育接近人类的黑猩猩。屠宰过程(包括切开、切碎、分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运输、买卖和食用动物肉”’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人类医学的研究已经探索r传染病发生的基本原理,但是很少有数据论证疾病与狩猎野生动物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关系。人类应尽量避免接触病死野生动物,虽然一些保护性措施可“使用,但是它的有效性还未能证实。正因为如此,对动物的医学研究不仅包括狩猎的过程,还应包括动物的运输、买卖、蒸煮直到餐桌所有过程。这些过程明显的根据性别、种族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对肉食的要求量比亚马逊平原平均每人高出4倍。“。据估计,在刚果每人每天食肉量大于282.3g。对食肉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人类接触人畜共患传染病原生物机会增加.这样评价动物的对人类健康危险性,还应包括人类对肉食的需求与供给。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4、生态学因素,尤其是无限制的城市化和环境污染导致许多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污水排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携带病原体的节肢动物在污水中孵化;环境化学毒物(如除草剂、杀虫剂)及农药残留物均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病毒和宿主的关系.生态学因素在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中起着1分重要的作用。如日本脑炎(乙脑)的发生在南亚新开发的水稻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如日本脑炎(乙脑)的发生在南亚新开发的水稻种植区。全球气候变暖,将影响海平面并进而影响人湖湿地、内陆沼泽以及人类生活居住习惯,同样也会影响到热带地区的病毒与携带者的关系;关于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研究项目有许多,但热带医学项目的研究数据十分缺乏。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在所有生态学因素中对节肢动物所引起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影响较大,没有限制的城市化是最重要的,数百万人口的区域,由于缺乏卫生处理设施,就好比一个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的培养箱,它将成为下一个世界最难控制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另外人类自身总是提供一些新方式来接触病原体,如水坝的建设,各种管道、空调、输血,这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变化总在影响着病原生物的选择,尤为重要的是人口的增长,加剧人对环境的影响”’。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5、不断改进的诊断方法也改变了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的报告。一种已经长期存在的疾病可能由于缺乏确定的诊断方法而没有报告,不断改进的特异性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人类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的认识。另外生物恐怖行为也可能增加,并且大多数情况都会选择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体。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6、预防与控制:一般说来,人畜共患传染病引发全球流行需要三个步骤:首先,病原体能够成功地在野生动物宿主和人类或其他家畜中传播,最近新发的几个人畜共患传染病已经体现了这一步,例如Hendra病毒(是一种新的副粘病毒,1994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Hendra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疾病,这种疾病能够使马和人类感染并发病,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第二,病原体能够直接在人群之间传播.最后病原体能够从区域人群中流行扩散到全球人群。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有证据表明,许多病原体能够在动物宿主之间以及动物宿主和人之间传播,但是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或者可以说发生率低;不容许病原体在人群之中建立传播链;有此病原体如禽流感和Hendra病毒,似乎并没有通过食用肉类而传播.它们引起几个小的流行,但很少或没有证据表明能够人传人。就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而言我们把这样情况称作为“病毒唠叨(viruschatter)”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一种看来十分普遍的现象,重复将非人类病毒传染给人.大多数情况并没有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我们可以假设这种理论在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中是普遍的,高频率的“病毒唠叨”将增加病毒的多样性,结果是变化的病毒进入人体,增加了能够成功复制并将病毒扩散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了适应人类的病毒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出现。在某些情况下,这一过程导致了新的病毒株的进化,对于病毒性人畜其患传染病的发生可能是一个共同的机理。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所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因为,①临床上难于诊断;②治疗的费用昂贵,对于贫困地区更是如此;③具有全球快速传播的能力;④一旦形成传播很难消除;⑤能引起恐惧并造成经济损失。尽管如此,我们对待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的预防与控制,仍需采取综合措施。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首先,建立系统、专业、快速的病例报告体系。疾病的死亡登记记录;完善的监测网络及相应的工作人员并且具备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面临疾病的暴发,不断增加管理人员的准备与提供;后勤的保障,以及临床治疗体系,包括病例的隔离治疗和对患者的关怀。对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最早的病例调查尤为重要,重点要调查特征性指标.如死亡率、疾病的严重程度、传播方式,以及是否存在远距离传播.所有这些都是对疾病流行和社会危险陛预测的重要指标川。虽然这些调查经常收集了一些相似病例,但这些真实的病例将会促进制订战略性方案以及处理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第二、培训和教育需要预先做好,以便使相关专业人员了解和识别不同时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表现,需要许多有良好训练和专业基础的流行病学工作者,以处理和调查发生在现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这些人员应包括,临床医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学家、兽医师、公共卫生官员。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第三、需要相关的各学科“日】整体的合作及知识与信息互换、共享。习惯上,人类医学与兽医学是分离的,医生治疗患者.兽医师负责动物,当然人和动物无论在疾病类型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同,在对待传染病个体或被怀疑受到了感染的个体,对动物而言以宰杀为主,可对人的方式就不同了,尽管这两个专业有许多差别,但是他们有许多共同点”。过去几年,人类医学和兽医学之间已经开始有些合作,并取得了许多进步,这种台作对于快速确认和有效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十分重要的。合作不仅要加强而且要扩展.包括农业、林业、旅游、贸易、工业尤其食品工业、不断推进新的食品生产技术,以满足世界人口对肉食增长的需求”。。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第四、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我们需要发现病毒的自然宿主,以及在正常情况下是怎样传播?如果病毒发生变异或原来的病毒宿主已经小再传播,我们需要尽快地知道这些变化,要不断深八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完善诊断方法,发展低成本高效果的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病原体对药物耐受,需要研究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与变化。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第五、需要控制野生动物的贸易和捕食。要消灭自然界病原体或消灭带有病原体的野生动物是不可能的,但应采取实用的措施降低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包括降低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关闭野生动物交易市场,以及最终消除野牛动物的贸易,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危险度高,控制的措施包括对动物宿主没有也难于采取措施控制。SARS和H5N1禽流感就说明了这一点。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第六、加强对家禽家畜养殖业和宠物的管理。家禽家畜养殖业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支柱,而且动物和人也足伙伴关系。在有些发达国家,一半的家庭有宠物.许多宠物和家庭成员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需要关心,因此对由宠物可能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将会产生更复杂的关系。不仅仅是健康与疾病关系.还包括社会、经济、心理等关系。第七、改善公共设施、设备包括卫生和污水排放;安全食品与水的供给;动物宿主和病原携带者的管理;动物尸体的处置等都需要系统并需要制订相应的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