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ID:22018313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_第1页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_第2页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_第3页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_第4页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发展之路,从一开始把科学教育几乎等同于“读科学书”的狭隘认识,到80年代的教材教法改革把自然课定性为“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直至现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如何才能有效地、真正地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一目标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

2、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让我们的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切实提高学生探究的实效性,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呢?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的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能否提出探究问题,能否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应有的关注,探究过程必然引起情感体验过程。而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探究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而消极的情感体验,必然会让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探究,影响到探究的实效性,学习者

3、遇到困难境况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还有怀疑和惊讶,问题或困难终于得到解决时的愉悦与自豪等等,这些体验都是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的,作为教师——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引领者,必须关注学生整个探究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能始终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学习《蜗牛》一课前,教师有意识地带学生在学校的生物园地去观察小动物,当学生发现了几只小蜗牛后,都会兴奋不已,跑来问老师很多问题: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它像我们一样有牙齿吗?它喜欢吃什么食物?……这时候教师引导他们:我们这个学期很快就会学到有关蜗牛的内容,不如我们先花几天时间一起来观察蜗牛吧!学生

4、们对蜗牛的生活习性等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都迫切想知道原因,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为即将开展的探究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探究问题,为验证假设设计出可行的实验,讨论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以及教师真诚的赞誉等等,都会引起学生惊奇、疑问、新鲜、亲近、兴奋、愉悦等情绪,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探究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积极地去探求其中的奥妙,  二、提供条件,指导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探究活动大多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有可能得于开展下去,并取得成功。因此,在学

5、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在学生探究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是真正使学生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提高探究的实效,在自主探究中养成科学素质的必要保证。  1、提供良好的探究条件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的各个环节,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典型、较为完整的有结构材料,设计一个能满足学生探究需求的典型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途径,调动手、口、眼、脑、耳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过程。如教学《物体的沉浮》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物体的沉浮情况,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三组有结构的材料:准备体积大小相等,重量不同的一组材料;准备重量相等,体积不一样的一组材

6、料;准备两种体积和重量都不相等的一组材料。这样,学生凭借教师提供的条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实验操作结果的记录,进行比较,采用可能归纳出物体沉浮的条件。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在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条件,确保学生探究活动能开展下去。只有在良好的探究条件下,学生探究参与程度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实效性才能增强。  2、加强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  教师材料的充分准备只是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客观可能,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探究的动力不可能持久,再充分的探究材料也是形同虚设,要想让学生真正在科学探究中,提高科学素质,关键还要

7、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教学《植物的根》一课,可先让学生提前在家把一株小树苗栽进一个透明的瓶内,装上水,做出标记,然后用眼观察。过不了几天,学生就会发现“水少了!”由于所发现的问题是学生亲眼观察所得,所以他们异常兴奋。“为什么会减少呢?”教师抓住机会指导学生思考。“肯定被树苗喝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植物能喝水吗?它们用什么喝的呢?”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们纷纷动脑,作出了假设:根在喝水。接着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想出方法来证明

8、根在“喝”水,并且能看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