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

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

ID:22115486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_第1页
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_第2页
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_第3页
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_第4页
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基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求,先秦儒家幸福观的各个维度中都十分强调以道德理性的满足为乐。对待理欲之间的关系问题,先秦儒家既没有简单的扼杀“欲”,否定人类追求物质感性层面的幸福,也没有放纵人类的本能欲望,而是以“理”的道德理性层面引导人类的价值判断。本文正是基于此,对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的一致性进行了必要的厘清与梳理。  [关键词]:先秦儒家理欲幸福观  从幸福的主观感受来说,人的幸福是由于某种欲望得到了满足,所以欲就成了人们探讨幸福时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先秦儒家对欲的探讨自然不能离开理,尽管他们不像宋明时期讲理欲之辨,但先秦时

2、期的人性论和义利观中已然交叉内涵了其理欲关系。  一、对欲的肯定  人欲或私欲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客观现实。《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先秦儒家普遍认为“欲”是一种很自然的存在,是人性不可缺少的属性。“欲生于性。”(《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二》)只要是人,有人性,当然就会有“欲”。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孟子说:“欲贵者,人之同心也。”(《孟子•尽心下》),他们都肯定了个人欲望是人性的内在本质之一。孟子主张性善,而“欲”又是“性”的属性,所以“欲”当然也是善的。按照这个逻辑再向前推论一步,如果说“善”代

3、表“天理”的话,那么“人欲”也就是“天理”了。可见在孟子看来,满足人的欲望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千方百计地满足民众的欲望以获民心,具体说来就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统治者最高的统治艺术就是寻找并去满足民众的欲,“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正如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指出的那样,“正是人的私欲,……构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其实“人欲”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以合理公正的方法来满足“人欲”的历史。荀子尽管主张性恶论,但他也认为欲望

4、是人的生理本能,对声色的需求与满足是人性独有的本质。荀子也说:“人生而有欲”(《荀子•礼论》),“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荣辱》)他还具体论述了“欲”与人性的必然联系。并在《正论》篇批评宋钘“人之情欲寡”的说法,认为人绝不是天生情欲寡浅的动物,人的欲望就是要寻求各种享乐,而且越多越好。他指出:“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荀子•正名》)他也反复强调“欲不可去”,“欲”是“情之所必不

5、免”。他认识到不管怎样“化性起伪”,这个“欲”终究是去不掉的。所以荀子没有提出“灭人欲”的思想,只是提出了“道欲”和适当“节欲”的主张。  先秦儒家在肯定人的欲望合理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人的欲望的多样性、层次性。人的欲望到底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呢?早期儒家对此问题的看法是比较客观辩证的。一方面,他们肯定人的欲望有共同之处,“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礼记•王制》),人们的欲望也存在着多样性的差异。不同的人对某种欲望的或有或无,或强

6、或弱,以及何种欲望应当优先满足,情况不尽相同。先秦儒家在看到了欲望的共性和差异性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欲望的层次性。例如,他们看到,所谓“圣人”并不是没有常人的那些欲望,只不过是他们除了常人的欲望外还有更高层次的欲望而已。孟子以舜为例说:“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孟子•万章》)在孟子看来,舜不是没有“人悦之、好色、富贵”这些常人的欲望,他不但有而且也得到了满足。但舜之所

7、以为圣人,就在于这些常人欲望得到满足之后,他还有更高层次的欲望追求,那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做个孝子。但这个例子是以多层次欲望的满足并不发生矛盾为前提的,并没有说明欲望冲突的价值选择问题。  二、以合乎“道”的手段来满足人欲  可以说,对待理欲之间的关系问题,先秦儒家的看法是客观的、辨证的、理性的。既没有简单的扼杀人类追求物质感性层面的幸福,也没有放纵人类的本能欲望,而是以合理的道德理性层面引导人类的价值判断。  其一,先秦儒家采取以“道”节欲。欲望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既不可能完全满足,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东西。基于先秦时期的物质生活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