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哲学

先秦儒家哲学

ID:41533857

大小:412.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8-27

先秦儒家哲学_第1页
先秦儒家哲学_第2页
先秦儒家哲学_第3页
先秦儒家哲学_第4页
先秦儒家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先秦儒家哲学第一节孔子和《论语》《易传》哲学第二节孟子和《孟子》哲学第三节荀子和《荀子》哲学第一节孔子和《论语》《易传》哲学孔子生平参考书: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素材类别:《论语》哲学一、《论语》之理想人格论二、《论语》之认识论三、《论语》之本体论四、《论语》之道德论一、《论语》之理想人格论人:民:困而不觉,民斯为下。君子:学而知之小人:困而学之圣人:生而知之;博施于民而济众;六十而耳顺。二、《论语》之认识论学而知之者-经验论:多闻;唯理论:举一反三的推理。《论语》认识论范畴及其逻辑结构研讨一个讨论:孔子认识论概念的本有涵义。学和知。三、

2、《论语》之道德论仁范畴:本体意义;社会伦理意义;方法论和认识意义。礼范畴忠恕和中庸范畴。仁范畴和人的成就礼和人的成就礼是体的运动:1、身体2、心体3、文体4、道体忠恕和中庸是一种成就圣人人格的方法。课本主要解释为不偏激、不极端。其核心意义在于时中。四、《论语》之本体论道论天命论——参见教材鬼神论生死论——参见教材道论道的内核:生死问题。道和人的本体关系、认识关系和行动关系。道的行与不行。人的“道”的行动准则:天命1、天命决定论2、道德文化意义3、认识意义五、孔子《易传》哲学基本论述框架中包含的哲学内容:一、形上道德学二、形上本体论三、形上认

3、识论第二节孟子和《孟子》哲学一、《孟子》哲学的总体框架:天命论:天人关系论人论一、天命论天-人(1)性-1、身体-形色-口、目、耳、鼻、四肢-小养-人爵;2、德性-大养-天爵。(2)心-人心-耳目之官蔽于物;良知良能-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天人关系:顺命-立命-正命-知命-侍命。人的价值等级天民:有先觉、后觉之别。众人君子大丈夫大人圣人二、形上道德学善-四端-天宅-天路-天门-仁义行-天爵-养性、尚志。修身践形。三、形上认识论心-理;良知良能-尽心-求放心-养心-存心-不动心-扩充心。四、形上政治论1、天-政治:天命的关系。——解决政治家如

4、何像天一样生命的问题。2、小养-井田-分工3、大养-德政-养性第三节荀子和《荀子》哲学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基本精神和实质基本精神:积极进取精神;重人事的主体精神;重文的精神;重礼的精神。实质:其实质是剥离了外在天的认识论和道德意义,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不能治人。人本身的天人之分——性伪之分人-天官-天职——天情-天养-天政。天官:耳、目、鼻、口、形和外在的天各有相接。天情:好、恶、喜、怒、哀、乐。天养:“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天政:“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性:不可学,不可事之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

5、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二、道德论上的天人之分性:不可学,不可事之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三、认识论上的天人之分认识论意义的性伪之分:可以知和情是天性;人对天情的选择,导致人的知和心的动叫做伪。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虚一而静:“不以所藏害所将受,谓之虚”;“不以彼一谓之一”;“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