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

ID:22120198

大小:7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_第1页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_第2页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_第3页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_第4页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摘要]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有着深刻影响,促使他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学习方式偏向碎片化、生活空间日显虚拟化。高校应从树立“虚实结合”德育理念、加强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新媒体道德自律等方面着手,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德育;高校[中图分类号]GM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3-0008-03[作者简介]覃欢1979—,女,广西荔浦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工部教师,研

2、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韦诗业1978—,男,广西荔浦人,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大众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广泛普及,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在高校中也很快普及使用,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环境。分析研究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影响,并采取有针对性德育措施,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一、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3、为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我们于2014年1月对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南宁学院、百色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等18所高校的1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8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770份,有效回收率为98.3%。问卷统计分析全部采用SPSS20.0中文版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4、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广泛使用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具体情况如下:一使用新媒体的类型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85.4%的受访大学生经常使用网络媒体包括新闻网站、网络视频、博客、微博、QQ等,83.2%的受访大学生经常使用手机媒体包括微信、短信、飞信、手机报、手机游戏等,13.2%的受访大学生经常使用新型电视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三使用新媒体的目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在受访大学生中,有60.2%的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0的是为了学习知识,有59.2%的人是为了获得实用信息,有64.7%人是为了休闲娱乐,有36.4%人是为了

5、通讯,有27.1%的人是为了了解新闻、掌握时事,有10.7%的人是为了交朋友。此外,分别有1.8%、3.4%、5.6%的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自我、习惯、消磨时间,另有0.5%的人选择其他。二、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深刻影响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媒体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影响最深广的强势媒体,它正深刻变革着人类的生产方式、思维习惯与生活样态。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同样也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新媒体的普及,使之日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然而新媒体信息传播所呈现的

6、“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资讯无屏障”特点与状态,造就了新媒体虚拟空间的文化形态鱼龙混杂,呈现出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大众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并存的多元格局。这些异质文化形态在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差别,并且它们都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自身影响力,争夺网络主导权和话语权。当代大学生整体上心智尚未成熟,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相对较弱,在长时间接触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受到这些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这导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我们常常会发现,对于同一热点事件,当代大学生的解读和评价多种多样,有的甚至相互对立,这正是大学生

7、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的突出表现。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反映了中国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走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坏事,但它毕竟给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与挑战。二学习方式偏向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是所有媒体平台最重要的趋势。新媒体技术平台的综合运用,加快了知识信息传播速度与极性增长,也推动了知识信息碎片化传播的趋势,主要体现为新媒体形式的多元化、破碎化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个性化。近些年来,微博、微信火爆流行,博客、播客、威客、维客、换客等百“客”云集,因兴趣爱好差异而聚集着不同人群的各类“虚拟社区”也风起云涌,这些都是新媒体

8、碎片化的重要表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改造环境,环境也造就人。碎片化的新媒体环境因人之需要而起,又反过来造就了人们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当代大学生同样受此影响,他们在新媒体虚拟社会影响下越来越追求个性发展,日益偏向于碎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