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ID:22168893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1页
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2页
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3页
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4页
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摘要:文章以广安市为研究区,以开发约束条件、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开发潜力三个维度展开评价。通过研究国土空间开发,有助于合理安排区域产业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可以全面掌握国土空间在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推进土地整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关键词:开发适宜性;广安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  1绪论  国土空间开发是根据不同地域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利用国土空间的能力不同,围绕如何实现高效配置资源及达到和谐人地关系展开。我国国土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随

2、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用地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受到限制。  本文选取广安市作为论文的研究区,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四川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大省,其国土空间开发却鲜有研究。四川地形多位于丘陵山区,因此,选取广安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评价。其二,广安市作为川渝经济合作区的连接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其三,广安市作为四川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效覆盖国土空间,促进市区县国土空间规模连片开发,易形成产业化链条促进发展。广安市作为成渝经济区的接力带,研究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可以解决川渝经济合作区资源配置及交流合作,解

3、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产业结构优化、保障生态安全。  2研究区概况  2.1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边缘,北纬30°01′-30°52′,东经105°56′-107°19′之间。广安市幅员面积6344Km2,整体形状似扇形铺开,东西宽134.5Km,南北长93.6Km。广安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地区。其管辖广安区、前锋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作为川渝经济合作接力带,广安市立足于?^域大融通、经济大发展,加速构建川东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其区位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2.2人地关系分

4、析  (1)人均农村建设用地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是说明人地关系及土地利用效率的核心内容,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广安市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全部超出国家标准150m2上限,可以用于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大。第二,农村建设用地分布散乱,根据广安市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农村居民点单个独立图斑共计183365个,面积大于3公顷亩的斑块仅仅只有523个。“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无法形成规模化的管理。  (2)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是除未利用地之外的土地与总土地面积的比值。这个概念表示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广安市土地利

5、用率基本上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达到95.45%,开发利用水平较高,说明自然资源基地较好。但同时也说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3)农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通过收集广安市各区县土地利用数据,各区县自2010年至2014年期间,农用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与建设用地增长的趋势基本相应。城市空间“摊大饼”式的增长方式,势必会增加建设用地的供应压力。  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评价对象与评价单元  本文选取广安市范围内所有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评价研究

6、的对象,结合广安市实际情况,选取县级单位为评价单元,突出各区县国土空间开发情况,因此,不宜放缩至乡镇单元。第一,乡镇之间的相似性比较高,数据庞大;第二,从2013年,前锋镇升为前锋区,乡镇单位发生变化大;第三,资料不完善同时也是影响选取评价单元的原因。  3.2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本文借助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基础,着手以研究区国土空间开发约束条件、国土空间现有开发强度、国土空间未来开发潜力三个维度分别展开评价。开发约束条件选取以下指标:高程、地形坡度、林园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土地承载力、地均农业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地方公共

7、财政收入、农业机械化总动力、污水处理率、土地垦殖率。现有开发强度选取以下指标:人口密度、地均GDP、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烟粉尘排放量、开发强度变化指数、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学校个数、城镇人口增长幅度、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用地面积比重。未来开发潜力选取以下指标:规划基本农田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水平、生态承载力、道路交通网密度、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可开发潜力空间、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弹性系数、建设用地面积新增幅度。  3.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国土

8、空间开发的指标较多,增加了评价计算过程的复杂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易造成误差。因此,首先要对所有具有影响力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多个相互关联的数值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新的指标。  3.3.1原始指标数据获取  经查阅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