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ID:32367636

大小:829.2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0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1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2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3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4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编制方案中研智业集团东西部规划设计院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编制方案目录一、背景意义............................................1二、发展历程............................................2三、概念内涵............................................3四、总体要求............................................5五、评价内容.........................................

2、...8六、技术路线...........................................10七、评价报告...........................................13八、项目实施...........................................15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编制方案一、背景意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关乎我国国土生态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国土空间辽阔,不同区域的地形地势、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禀赋存在着明显差异。随着

3、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强度的开发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已经超出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国土空间适宜性开发评价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意见和要求的具体体现。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明确了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提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201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

4、),明确要求开展陆海全覆盖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和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差异化专项评价,以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划定“三区三线”奠定基础。2017年3月24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国土资发[2017]33号),明确要求市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系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合理编制空间规划,作为生态空间价值创新行业引领1400-882-1600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编制方案用途管制的依据。2017年9月6日,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

5、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7]104号),明确提出要增强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以地质资源、环境、生态、安全及土地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合理确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等空间规划,促进城市的开发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相协调,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及生活方式。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指导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合理布局、高效利用、有序管理,能有效保障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二、发展历程土地适宜性思想及适宜性评价由

6、来已久,但早期主要是农业及景观适宜性研究。(一)国外研究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景观设计师开始应用手工绘图并叠加图像的方法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随后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逐步成为该领域的主流。20世纪60年代,麦克哈格(1967)正式提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旨在强调对土地的利用。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并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提出从适宜性角度对土地进行定级,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价值创新行业引领2400-882-1600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编制方案(二)国内研究古代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吕氏春秋•辨地》“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之名物„„以毓草木,以

7、任地事”中体现的土地适宜性理念。现代中国现代,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荒地资源考察。1970年代引入了国外方法,随后也形成自己的土地评价系统。1980年代大规模的国土开发与整治中,区域性和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得到很大发展,评价重点逐渐开始有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移。1990年代以来,积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学方法非农用地适宜性,取得丰硕成果。2015年以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试行)》、《省级空间规划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