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方案

ID:22239893

大小:163.45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28

监控量测方案_第1页
监控量测方案_第2页
监控量测方案_第3页
监控量测方案_第4页
监控量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监控量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编制范围、依据和目的11.1.编制范围11.2.编制依据11.3.编制目的1二、工程概况22.1工程简介22.2自然地理特征32.2.1地形地貌32.2.2地层岩性3三、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及人员4四、监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5五、监测项目55.1隧道监测项目55.2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及观测方法75.2.1洞内观测75.2.2隧道水平收敛监测75.2.4隧道拱顶沉降监测105.2.5隧道锚杆拉力监测115.2.6隧道围岩压力监测135.2.7隧道钢筋应力监测13六、必测项目监测频率及注意事项146.1必测项目监测频率146.2监控量测工作注意事项15七、变形管理等级16八、监测反馈及

2、信息化施工管理178.1监控量测数据记录格式(见附表)178.2监测数据分析178.3监测信息反馈程序198.4报告提交208.5监控量测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208.6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应急预案21九、监测点的保护措施23一、编制范围、依据和目的1.1.编制范围西成客专四川段XCZQ-2标段隧道起讫里程为:DK388+388~DK399+125,全长10737m范围内的监控量测工作。1.2.编制依据(1)设计文件:《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四川段XCZQ-2标隧道施工设计图》;(2)国家、铁路现行《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标段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4)我单位的现场调研及调查资料,以及在以往施工中类似本工程的成功经验和资料。1.3.编制目的(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4)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本标段隧道共9座,其中单线隧道3座,双线隧道6座,共长6996m,单线隧道总长为984m,双线隧道总长为6012m。隧道位于

4、广元~剑门关区间。双线隧道线间距为4.6m,设计时速为250km/h,设计最大坡度为9.5‰,最小曲线半径为R=5500m;单线隧道设计时速120km/h,设计最大坡度为20‰,最小曲线半径R=800m。轨道采用采用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结构高51.5cm。隧道基本设计参数序号名称类型开始里程结束里程长度坡度最小曲线半径1横坡梁隧道双线DK388+388DK389+57311856‰55002杏树坡1#隧道单线LXDK2+346LXDK2+812431.963‰8003孙家湾隧道单线LXDK3+254LXDK3+37812413.14‰直线4杏树坡2#隧道单线LSDK2+314L

5、SDK2+735428.2020‰8005柏树梁隧道双线DK393+554DK393+9824283‰70006李家梁隧道双线DK394+237DK395+27710409.5‰70007范家湾隧道双线DK395+400DK395+6852859.5‰70008华家梁隧道双线DK395+841DK397+41015699.5‰70009张家沟隧道双线DK397+620DK399+1251505.439.5‰70002.2自然地理特征2.2.1地形地貌隧区属低山剥蚀地貌,丘槽相间,地形波状起伏。隧区地表上主要为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岩层产状较平缓,沿线均有便道通行,交通便利

6、。2.2.2地层岩性隧道范围内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1、粉质黏土:褐黄及灰黄色,硬塑状,局部软塑,土质较纯。2、泥岩夹砂岩:泥岩为紫红色,泥质结构,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易风化剥落;砂岩多为石英砂岩,浅灰,紫红色,中细粒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厚层状,质稍硬。2.2.3水文地质隧区地表水主要为雨季坡面及沟槽暂时性水流。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为泥岩夹砂岩,产状平缓,节理发育,但连通性较差,地下水含量微弱。由于隧道穿越山体周围切割较深,地下水位埋深较深。三、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及人员本段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总体由

7、指挥部技术负责人负责,下设精测队具体负责实施,指挥所技术负责人管理监督各自管段监控量测工作的实施。下设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组,指挥所技术负责人管理,具体由监控量测小组负责现场操作和资料整理与分析,监控量测小组由隧道工程师任组长,其他人员由各指挥所抽调测量队人员组建。本标段预计成立三个监控量测小组:第一小组由由朱泽华任组长,负责张家沟隧道和华家梁隧道;第二小组由吕光治任组长,负责李家梁隧道、柏树梁隧道和范家湾隧道;第三小组由张晓伟任组长,负责横坡梁隧道、杏树坡1号隧道、杏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