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

ID:22264932

大小:5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_第1页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_第2页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_第3页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_第4页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2005-7-17 字数:3471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一、课题的提出: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博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古今中外,大学者无不视爱为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都以爱为核心。费尔巴哈要建立的新哲学也是以爱为基础的,他说:"新哲学建立在爱的真理上,感觉的真理上。在爱中,在一般感觉中--人人都承认

2、新哲学的真理","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  然而,现今的孩子却普遍缺乏爱心: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懂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父亲千里迢迢送钱到学校给在高校就读的儿子时,儿子却因父亲穿着破旧,居然在同学面前介绍说:"他不是我爹,他是我老乡。"刘海洋用硫酸伤熊的事例也早已闹得沸沸扬扬。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对父母长辈指来挥去等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在小学生中尤为明显。  爱心是人类所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爱心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已成为当前

3、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师长,也是学生心中的权威形象之一。班主任的教育、言行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被喻为是孩子的"第二任母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培养,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特提出本课题,希望从班主任工作入手,寻求一种培养学生爱心的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的进一步完善。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综述:  小学生爱心的培养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开始有不少人对此课题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

4、不少可善的成绩。有从家庭教育入手进行研究,如:在学校建立"家长园地"、"家长学校"等,沟通家校联系,指导家长家教知识,促进家校共育等;有从美育入手,进行美育与爱心培养结合的研究;有通过培养诚孝来培养学生的爱心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他还从"怎样教孩子懂得奉献的思想、教会孩子善于理解人的悲痛、教会孩子热爱自己的父母、培养尊敬爷爷奶奶

5、的情感、培养良心感、培养善意感、自觉地去追求善良"等方面去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由此可见,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对孩子爱的教育,也为后人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生命或事物的爱"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以上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和理论基础,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的爱心培养进行探索与研究。  三、课题研究内容:  据儿童学家研究,孩子天生就具备爱心,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一岁前就有对别人的情感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哭,他会随之一起哭;一

6、两岁时,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但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到了五六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而当孩子上学之后,他们的爱心却越来越缺乏。  基于以上的一些认识,我们认为,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爱心,首先要找出造成孩子爱心缺乏的原因,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  模仿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之一。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力特别强,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大力实

7、施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中,对智育的重视大大超过德育,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问题。因此,从以下几方面深入调查造成学生缺乏爱心的原因。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一些关系,如朋友、邻居、非正式团体及各种社会活动场所。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屡见不鲜。  (1)社会风气和文化生活形式的调查  (2)社会交往类型的调查  2、家庭方面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家庭的环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好坏。  (1)家长因素  ①家长的教育观念  ②

8、家长的教育方法  无暇顾及型、棍棒型、"团团转"型、放纵型、朋友型  ③家长的品德行为  ④家长的文化程度  (2)家庭的风气  ①家成员的关系  ②家庭的环境  (3)家庭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