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ID:22273525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_第1页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_第2页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_第3页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_第4页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1.绪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宏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在市场经济手段的配置下,私人产品供给大大提高了效率,基本消除了突出的供求矛盾。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并发生深刻变化,公共品相对短缺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随着供给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政府财力的日渐增强,在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城市,居民的公共品需求得到了较为充分有效的满足,在基础公共福利得到保障

2、的同时,还可以享受较高水平的公共品从而提高整体福利。但是,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为了能够迅速实现强国自立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选择了重工业化的赶超发展战略,走上了一条“以农补工”、“重城轻乡”,优先发展城市的倾斜型发展道路,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和政策。各级财政资金侧重于发展城市工业和城市公共建设,农村则扮演着“汲取定位”的角色,主要依靠农民为自己提供低水平的公共品供给。在这一城乡之间人为阻隔的制度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了我国农村的公共品供给面临较大的困境.......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3、2.1国外研究综述农村公共品供给理论源起于西方现代公共品理论。西方经济学界对公共品供给的研究起步较早,时间较长,对公共品的个人需求、集体选择、决策原则和选择程序等问题均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主流经济学成型、成熟之前,已然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较早地实现了农村现代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在经济发展中基本获得解决,城乡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与城市相比不具有显著的独特性,不存在特殊的困难,单独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不强,因此西方学术界专门研究农村

4、公共物品建设的研究文献较为鲜见,仅有零星的分析。2.2国内研究综述黎炳盛(2001)认为国家行政、政治、财政和社会体制本身的问题不利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他表明了供给公共品的责任主体应当是政府而不是私人或企业的研究立场,进一步指出各层级政府之间公共品权限责任划分不明、事权与财权的不统一妨碍了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熊巍早在2002-2003年即较为透彻地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方面存在的弊端。但基于农民的非理性和需求短视性,他断定农村公共品的最优供给难以实现,主张退而求其次,即民主表达机制的作用仅限于供应小部分地方

5、性公共品,全国性公共品应由政府供给,在此基础上政府按公平原则对地方性公共品给予资助。在改革路径的探讨上他相应提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建议。3.公共品边界匹配理论分析..............313.1公共品供给与外部边界...............313.2外部边界的匹配机理..............383.3公共品的内部边界匹配..............473.4异质成员协调与内、外部边界匹配.............504.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的表现及成因....................564.1我国农

6、村公共品边界错配的表现..................564.2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的主要原因........614.3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例证分析...........655.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的供给模式分析........785.1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的边界匹配分析............785.2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供给模式的实证分析——以农村幼儿园为例..............835.3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供给模式的案例分析——以农村儿童早期养育为例....916.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的分类供

7、给制度设计6.1农村社会性公共品的供给制度设计社会性公共品可以提高消费预期,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性方面最为明显,其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农村区域,还涉及到了全社会(李郁芳,2011)。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主要由政府财政供给制度外渠道在居民中集资和分摊供给。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公共财政开始向农村延伸。尤其是实行税费改革以后,政府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和健全了中央和地方分项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了整个农村,人均筹资水平和补偿受益人次显著提

8、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建立起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资源配置的区域差距有所缩小,中央和地方均加大了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资金筹措力度,等等。但总体而言,二元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尚未完扭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极大的差距,农村社会性公共品政治边界的调整还远远滞后于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