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

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

ID:22313375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1页
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2页
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3页
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4页
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  拨情设境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  福建省晋江西园街道霞浯小学潘南海  【摘要】情境创设,是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的一扇窗。有效的教学情境,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又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桥梁,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诗意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诗意灵动;语文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教育情境。”《诗·关雎·序》:“咏物生情”,疏:“动声曰吟,常言曰咏。”“感人心者莫大于情”,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和灵

2、魂。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拨情设境,用有效的情境教学点燃语文课堂、拨动学生的心弦,让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有效情境中轻松有效地学习,真正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成。  一、在特定情境中——入情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高明的语文教师,应该能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寻找最佳的情境创设切入点,创设有效的情境内容,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入情。特定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引导学生真正思考和领略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教师创新情境的意识,不断使自己的课变得活跃,

3、变得生动,变得有生命力。  例如,《瑞雪图》是一篇很美的写雪文章,生活在南方的学生从未目睹下雪的真实场景,也无法体会北方冬季大雪飘飘洒洒,雪后万里江山一片粉妆玉砌的美妙情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虽不能至,却能感受之,上课伊始,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视频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学生一边听着赞美雪景的美妙乐曲,一边欣赏着大雪纷飞的美妙情景,小脸上都显露出一片向往之情,心早就沉醉在奇妙的雪景之中了。一曲优美的颂雪赞歌,一个雪花纷飞的下雪短片,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入情入境,随着歌声,穿越漫天飞雪,走进如诗如画的雪景,去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此时,学生对教

4、材内容的入情,也是学习动机的形成,教学因学生的入情达到“未弹琵琶先有情”的显著效果。  二、在具体形象中——动情  入情是动情的铺垫,是基石。动情是情感在具体情境中入情之后的自然萌发,教学过程中如何细微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情感的波纹渐渐涌动起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每个学生的情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更情深意长、更韵味十足,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优化。  例如,《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反映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怎样才能让生活在和平年代从没体会到战争的残

5、酷无情的学生动情,感同身受,真正体会饱受战乱之苦的老兵的悲苦与绝望呢?笔者抓住了诗中概括介绍老人一生经历的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来作文章,巧妙地创造情境让学生想象:十五从军,八十才得返回,这漫长的六十五年,两万三千七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老人是怎样度过的呢?为了让学生的想象有个依托点,寻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能触动自己内心的具体形象,笔者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想象来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如年轻时、年老时、战场上、静静的夜晚、生病时、受伤时、烈日炎炎的夏日、冰天雪地的冬天、逢年过节时……这些点有效撑起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具体可感的形象当中,学生品出了一位老人的期盼与思

6、念、不幸与苦难、煎熬与挣扎,学生内心的情感也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难于平静。已动情的学生怎能读不懂这漫长的六十五年来老人所承受的不幸与悲苦呢?  三、在品读词句中——悟情  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入情与动情,还应关注学生的语用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在品读词句中悟情,让情感与文本的融入更和谐,更能体会语言文字语有尽而意无穷的神奇魅力,品读出文字所蕴藏的丰富信息和情感。  例如,在《十五从军征》教学中,当学生切实感受到老人在漫长的六十五中的不幸、悲苦之后并为之动情时,顺势而为引导学生去品味词句很重要。为了让学生品出诗中的哀景衬哀情,笔者引导学

7、生聚集品读诗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创设问题情境:屋内成了野兔、野鸡栖息的地方,屋外野生的谷、葵疯长。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这还是家吗?这是他十五岁离开时的那个家吗?这是他几十年魂牵梦萦的故园吗?这是他千呼万唤的家吗?他以前的家是怎样的啊?他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  在一连串的反复追问中让学生品出眼前景的凄凉和老人的绝望,再通过反复读来强化这份感悟。“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如今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家,如今却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人去

8、屋空,人亡园荒。剩下的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