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ID:2231525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G623.2:B:1672-1578(2010)07-0029-01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教学合作式学习  中学语文创新教育是通过语文学习,在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教师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2、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拘泥于教材、教参中已有的东西,而是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在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上下功夫。  在利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设疑式教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设疑式教学就是教学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并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设疑贵在于“巧”,把“疑”设在学生怀疑的地方,激起思考、强化认识。我一般将疑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点、难点,讲课的结尾,讲课的衔接之处,以及较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通过一定的由浅入深的问题,激发矛盾,推动思维活动的展开。此时教师只要

3、略加点拨指引,学生即可意开词达,恍然大悟。既能将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处境,又能把握火候给予指点,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微妙。  一、教学用问题引路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从问题开始,学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感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学生的自觉性也就越高。因此,我在教学时用问题引路,设计一个学生渴望知道的悬念或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如在教《发问的精神》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设疑的,“同学们,看着标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一话题,启发学生争先恐后地提问:“什么叫发问精神?”“这是一篇什么文体

4、的文章?”“题目是本文的论点吗?”“还有什么标题能代替这个题目?”  这样,从问题开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进入超常状态,此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再采用“记住-提问-回答”的竞赛方式,让学生自问、自读、自答,既符合课内白读课文“自学为主”的教学原则,又训练了学生听、说、读、析的能力。  二、在重点、难点上设疑  冰心的《纸船》中感悟、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冰心对母亲的爱和浓烈的思乡之情,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本诗时,我  设计提问遵循启发性原则,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的智力活动。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上设

5、疑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感情。接着提问:“全诗共三节,每节的内容都十分明晰,围绕着纸船,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三幅怎样的画面?”“全文的点晴之笔是哪一句?”“诗人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诗人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这样在设疑中,学生头脑中勾勒出三幅凄清伤感而又饱含深情的画面:叠纸船——抛纸船——梦纸船。加之,在本诗教学中,借助伤感的音乐,反复深情的朗读,品味凄美的画面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成为诗中人,画中人,把自己的心和诗人的心融为一体,去真切地体验诗意,感受诗情。在感悟诗

6、情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抒发自己有过的类似的情感。真正实现阅读本诗的目的,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寓难点于“设疑”之中,寓“解疑”于趣味之中,既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三、在设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学中没有矛盾,没有波澜,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而且这种单调死板地教学会抑制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语言的诱导下,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寻找突破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旦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为了让学生欲望

7、得到满足,心理得到平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时,我总是鼓励学生超越课本,不唯书,不唯师,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对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可以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如在教《木兰诗》一课时,有个学生针对“可汗大点兵,卷卷有爷名。”两句提出疑问:“既然是可汗亲自点兵,绝不是普通的士兵,必定是大将,如此重要的人物,可汗必定会亲自过问。这样木兰能轻易替代吗?”这样高层次的问题,在这个同学的启发下,一些同学也纷纷提出类似的问题:“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这两地千里迢迢,在当时没有火车、汽车、收音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天怎能到达?”“木兰从军十二年

8、,吃、穿、住、行与大家一起,怎么可能不被发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把握火候给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