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與孔門《詩》教

《甘棠》與孔門《詩》教

ID:22362779

大小:97.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28

《甘棠》與孔門《詩》教_第1页
《甘棠》與孔門《詩》教_第2页
《甘棠》與孔門《詩》教_第3页
《甘棠》與孔門《詩》教_第4页
《甘棠》與孔門《詩》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棠》與孔門《詩》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棠》與孔門《詩》教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最近出版,其《孔子詩論》中頗多論及《詩·召南·甘棠》,先列出相關文句竹簡的釋文:上博編號第10號簡:“《關雎》之媐[1],《樛木》之時,《漢廣》之智,《鵲巢》之歸,《甘棠》之報[2],《綠衣》之思,《燕燕》之情,害(曷)?[3]曰:重[4]而皆賢[5]於其初者也。《關雎》以色喻於禮……。”上博編號第15號簡:“……及其人,敬愛其樹,其保厚矣。《甘棠》之愛,以邵公……。”上博編號第16號簡:“……邵公也。《綠衣》之憂,思古人也。《燕燕》之情,以其獨也。(下略)”上博編號第24號簡:“(上略)吾以《甘棠》得宗廟之敬,民性固然,甚貴其

2、人,必敬其位,悅其人,必好其所爲,惡其人者亦然。……”其他上博《孔子詩論》簡中實際上也提到了《甘棠》。上博編號第13號簡,筆者以爲還是以下接第15號簡爲妥[6]。馬承源先生2000年8月在北大賽克勒博物館展出竹書圖版時本來就是將現在的13號簡放在14號簡的位置並下接15號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的彩色圖版第一頁至今還保留著賽克勒博物館展出竹簡圖版的原貌,與其後的放大圖版和考釋正文的次序不符。)目前接13號簡的14號簡釋文為:“兩矣,其四章則喻以……矣。以琴瑟之悅,擬[7]好色之願[8],以鐘鼓之樂……”,顯然是關於《關雎》的評論,與第13號簡不可接。由上博編號第10號簡

3、可知,這一組詩論所論詩的編序依次爲《關雎》、《樛木》、《漢廣》、《鵲巢》、《甘棠》、《綠衣》、《燕燕》,驗之其他各簡反復論及相關各詩的片斷,均按此順序論述。上博編號第13號簡釋文:“……可得,不攻[9]不可能,不亦智極[10]乎?《鵲巢》出以百輛,不亦有儷[11]。甘……”根據總論七詩之第10號簡,《鵲巢》之前是《漢廣》,之後是《甘棠》,第13號簡《鵲巢》之前句言“智”,輿“《漢廣》之智”合,所論正是《漢廣》;《鵲巢》之後句又以“甘”起首,而第15簡内容全部是講《甘棠》,所以第13號簡最後一字“甘”下或即可補出已缺的“棠”字,上博釋文編號的第13、第15簡確爲連續的二支簡。理出與《甘

4、棠》相關的文句:1.“《甘棠》之報10”2.“《甘[棠]》13……及其人,敬愛其樹,其報厚矣。《甘棠》之愛,以邵公15……”3.“……邵公也16”4.“吾以《甘棠》得宗廟之敬,民性固然,甚貴其人,必敬其位,悅其人,必好其所爲,惡其人者亦然24”上海博物館所藏戰國竹書《孔子詩論》中出現如此之多關於《甘棠》之解說,其說又確可與傳承文獻互相印證,使我們有可能通過對細緻的分析比較而加深對孔子《詩》說與孔門《詩》教的認識。二《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這首詩表現了周人思念召公,愛其甘棠的主題。傳稱召公愛民,而於甘

5、棠之下聽訟。百姓感懷召公之政,見甘棠之樹而不伐,並歌詠作《甘棠》之詩。孔子論《甘棠》,有“保”一字之評(第10號簡)。“保”,馬承源先生釋為“褒”,以爲是“美召伯”。“美召伯”思想可溯源於《小序》,但細讀《孔子詩論》,可知孔子《詩》說與《小序》相差很大。而且如果“保”釋為“褒”,第15號簡“及其人,敬愛其樹,其褒厚矣”就很難解釋。所以,“保”當釋為“報”,知恩圖報之意。新发现的孔子《诗》说帮助我们明确了《甘棠》“报”的主题。其實《甘棠》言“報”,孔子《詩》説之前通常就作此理解。《左傳•襄十四年》傅士鞅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愛其《甘棠》,況其子乎?”《左傳&

6、#8226;昭二年》季武子“遂賦《甘棠》”,韓宣子曰:“起不堪也,無以及召公。”又,《左傳·定公九年》:“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子然於是不忠。苟有可以加於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棄其人。《詩》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猶愛其樹,況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無以勸能矣。”漢代傳《詩》,有毛、魯、齊、韓四家。毛詩獨存,三家詩亡,韓詩則有《韓詩外傳》存。幸清人陳壽祺、陳喬樅、魏源、王先謙等廣泛搜羅,吾人得略知三家詩大概。“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毛傳:“蔽芾,小貌;甘棠,杜也;翦,去;

7、伐,擊也。”鄭箋:“茇,草舍也。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勞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孔穎達《正義》指出:“定本、《集注》於注內無箋云。”胡承珙《毛詩後箋》卷2曰:“據《正義》引定本及崔靈恩《集注》,此乃傳文,非箋語,則是毛義矣。”陳奐《詩毛氏傳疏》卷1亦從胡承珙之說[12],直接稱鄭箋部分爲毛《傳》。所以“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勞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應即是毛傳的内容。司馬遷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