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78例临床研究

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78例临床研究

ID:2236795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78例临床研究_第1页
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78例临床研究_第2页
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78例临床研究_第3页
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78例临床研究_第4页
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78例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78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78例临床研究【】目的:对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8例,进行分组对比治疗研究。结果:两者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78%。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衰宁可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改善肾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肾衰宁;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多数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病引

2、起。笔者近年来应用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患者7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2~88岁,平均48.9岁;病程1~17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病情程度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的生活、治疗指导,帮助病人减少或避免某些急性诱因(脱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肾毒

3、性药物、出血等),如发现有急性诱因存在,能予以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肾衰宁(主要成分为丹参、大黄、太子参、黄连、牛膝、半夏(制)、红花、茯苓、陈皮、甘草)等10g,每日3~4次;对照组用包醛氧淀粉,每次5~10g,每日3次;疗程为6个月。  1.3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血肌酐降低30%或以上;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Scr降低20%或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Scr无改变或上升。  2结果  两者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78%。对照组显

4、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病因与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所引起,其早、中期的病理改变和病损程度取决于原发病。终末期肾表现为肾脏明显缩小,但当肾功能因某些因素而促使其急剧恶化时,肾脏可以无相应的缩小。还有,部分病人,由于肾脏明显纤维化,则肾脏缩小的程度也可以不明显。  在诊断上,西医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组综合征,临床上按生化指标、肾功能、症状等进行分期,治疗上需采取不同对策。中医则辨证施治,同时也参

5、考实验室结果。“证”是客观存在的,中西医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检查病人,西医治好病往往须从病理、病理生理等方面来综合分析,因此,“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医学上的共同的原则。  3.2肾功能衰竭的用药由于肾功能的改变会引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变化,因此,当肾功能下降时应用药物时应掌握以下原则:了解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必要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有关临床药理专著;仔细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及其他病理生理状况(如肝功能、血清蛋白水平、酸碱平衡状况、电解质代谢状况等);熟悉肾功能不全及其

6、他病理生理状况时用药方法,首先选用肾毒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如确需应用某些有肾毒性的药物,应根据相应方法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对某些治疗窗(指低于中毒浓度的有效浓度范围)相对较窄的药物,如有条件,可测定药物血清或血浆浓度;应按肾功能减退的程度调整某些药物特别是以原型经肾排泄的药物的剂量,个体化用药。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认真进行临床观察,及时发现某些不良反应,及时进行恰当处理。  3.3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其病机错综复杂。从正邪方面分析,有正虚也有邪实,正虚又有气虚、血虚、侗虚、阳

7、虚的不同;邪实则有外邪、湿浊热毒、瘀血、动及、蕴痰等。因此在治疗上必须抓住标本缓急,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原发脏腑为本,继发脏腑为标。采取急则治标,以祛实邪,缓则治本、以固正气;标本并重,则祛邪扶正并举。  肾衰宁胶囊组分主要是丹参、大黄、太子参、黄连、牛膝、半夏(制)、红花、茯苓、陈皮、甘草等。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的作用。用于治疗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蒌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种原因的慢性肾功能。  肾衰宁胶囊组成中大黄号“将军”,

8、有斩将夺关之功效。《神农本草经》曰:“大黄味苦寒,主下嘛企,血闭、寒热,破疮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答,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通过抑制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促进肌酐从尿中排出和减少产生尿素原料,增加其去路,使慢性肾衰患者蛋白质、氨基酸代谢产物蓄积,氮基酸比例失调,负氮平衡得到改善。  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的目标比较明确,非透析疗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肾功能,推迟透析和肾移植的时间,到了尿毒症终末期则需进行透析和肾移植治疗。西医非透析疗法的长处主要表现在对慢性肾衰并发症的处理和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