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29a 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

microrna—29a 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

ID:22383196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microrna—29a 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_第1页
microrna—29a 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_第2页
microrna—29a 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_第3页
microrna—29a 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_第4页
microrna—29a 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microrna—29a 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MicroRNA—29a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  脓毒症(sepsis)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等特点[1-3],是目前重症医学领域最受关注的临床难题之一。而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仍欠清晰,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免疫功能抑制被认为是脓毒症发病的重要环节,其中免疫细胞凋亡与免疫功能抑制密切相关,抑制免疫细胞凋亡能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提高生存率[4]。范震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microRNAs(miRNAs)参与脓毒症的发病过程。有研究结果表明,microRNA-29a(miR-29a)参与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而

2、关于miR-29a对免疫细胞状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目前仍缺乏报道。本研究采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人单核细胞株THP-1,模拟脓毒症免疫细胞炎症反应过程,并通过细胞转染的方法,将miR-29a的拟似物(mimic)或抑制剂(inhibitor)导入细胞内,上调或下调细胞内miR-29a的表达水平,进而观察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为阐明miRNAs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寻找脓毒症干预的新靶向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株和人胚肾细胞株293T(购自上海细胞库)。内毒素(

3、LPS)(购自美国Sigma公司);RPMI-1640培养基、DMEM培养基、Opti-MEM培养基、胎牛血清、β-巯基乙醇(购自美国GIBCO公司);LipofectamineRNAiMAX、Lipofectamine2000、Trizol、SYBRGreenqPCR试剂盒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凯基生物公司);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试剂盒(Dual-Luciferase?ReporterAssaySystem,Promega);pGL3-control-MCS和Renil

4、laluciferase质粒(Invitrogen公司),内切酶和连接酶(美国Fermentas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美国Omega)。  1.2方法  1.2.1细胞培养及传代方法将THP-1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于37℃、5%CO2培养箱静置培养。该细胞株属人类单核细胞系,在培养液中呈簇集状悬浮生长,细胞含量控制在1106/ml,每2d换液一次,每4d传代一次。细胞复苏后,传至3~5代后用于实验。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待细胞贴壁融合率达到80%时进行转染。  1.2.2实验分组将

5、按1.2.1项操作所得THP-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LPS组(加入LPS1μg/ml诱导细胞,相应CON组用PBS代替LPS,诱导24h后收集细胞检测)、miR-29a拟似物转染组(简称miR-29amimic组,转染48h后收集细胞检测),miR-29a拟似物转染对照组(negativecontrol组,简称NC组,转染48h后收集细胞检测),miR-29a抑制剂转染组(简称miR-29ainhibitor组,转染48h后收集细胞检测)。  1.2.3寡核苷酸序列设计与合成miR-29a的拟似物(mimic)根据其成

6、熟体序列(miRBaseaccessionNo.MI0000087)合成。miR-29a的抑制剂则采用miR-29a成熟体的反向互补序列,并对所有碱基都进行2-甲氧修饰(由吉玛公司设计)。双链RNA的负对照(NC)为与哺乳动物基因组没有同源性的序列,该序列的设计和所有核苷酸的合成均由上海吉玛公司完成。所有PCR引物均由上海英骏生物公司合成(表1)。  1.2.4载体构建Bcl-2和Mcl-13UTR报告基因载体pGL3-BCL2-3UTR-CL1-3UTR-utation,Mut)。所有载体均以pGL3-control-MCS为基础,在

7、ApaI和XbaI的酶切位点间插入野生型或突变型的Bcl-2和Mcl-13UTR序列获得的。野生型插入片段的模板是BCL2基因(NM_000633)和MCL1基因(NM_021960)的3UTR。突变型插入片段的模板是以野生型载体为基础,在PCR扩增使用的引物上引入突变位点,在分别扩增突变位点上下游两段序列后,通过融合PCR及酶切产生[6]。  1.2.5细胞转染和报告基因活性检测miRNA的单独转染采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RNAiMAX。以6孔板为例,THP-1细胞更换新鲜的RPMI1640培养基(不含FBS和抗生素)每

8、孔2ml。将miRNA稀释于200μlOpti-MEM培养基中;每管加入8μlLipofectamineRNAiMAX,轻柔混匀,室温放置15min;将RNAiMAX与siRNA的稀释液加入6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