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

ID:2239018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_第1页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_第2页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_第3页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_第4页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杜厚平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摘要:人口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城镇化促进了城市面积的扩张,但是不可避免地使农民利益受损。本文分析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利益受损的表现及政府对农民利益实施的保护政策,认为,应以城乡统筹思维推进城镇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只有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能实现农民市民化。..关键词:农民市民化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城镇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城镇化不仅包括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还包括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范围看

2、,城镇化使城镇的地域范围扩大,变城镇周边的农村为城镇地区。当然也包括出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考量,而人为制造出的“飞地”。无论哪种情况,城镇面积扩大逐渐“蚕食”农村,农民自然成了“城里人”。农民成为“城里人”以后,从以前的平房搬迁至楼房,从经营农田转至经营非农产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显著地变化,这一切需要慢慢适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城镇化的过程。一、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农民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城镇近郊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不能承包土地,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没有了土地,长期的土地收入流中断了怎么办,这部分依靠什么维持基本的

3、生活开支。这部分人口的青年人外出打工,就业问题不必依靠当地政府。需要安置的是,处于壮年的农民,他们掌握着耕种土地的技能,但是不能适应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这部分人迫切需要政府给予就业指导、就业训练和就业安置。但是目前为止,一些发达地区对农民安置较好,但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镇面积扩张,忽略“人”的问题,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特别突出。从根本上看,农民利益相对受损与城镇化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运作制度有关。集体所有制土地变性为国有土地,利益关系没有合理地随着农民身份的转化而转移。二、农民市民化的社会福利供给政策现状农民作为“

4、城里人”应尽快纳入城镇管理范围。就业是收入的基本。一个精于农业耕作的人如何成为非农业产业人员,是政府面对的一个难题。中国有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适合农民的非农岗位在哪里?政府除了开发低端服务岗位以外,还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使之尽快转型,适应城镇劳动力市场竞争。早在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2004以来就“三农”问题连续发出的第六个一号文件,体现了中央对农民工就业的高度重视。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

5、见》(国办发【2010】11号),为农民工就业培训指出了方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中的两大重要方面。养老保障方面有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方面,有农村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我国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较低,为了提高统筹水平,党的十八大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2014年2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经并轨运营,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并轨,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正在探索之中。这些制度

6、设计为农民成为“城里人”提供了社会保障的制度保证。三、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要求实施“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上面我们分析的农民就地城镇化,是由于扩城的需要而引起的,属于被动城镇化。但是,大部分农村人口不是就地城镇化,而是通过人口流动进入城镇就业和生活,这属于主动城镇化。不管是被动城镇化还是主动城镇化,政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使城镇化顺势而为。1.城镇化需要通过产业触发带动农民进城城乡比较收益驱使农民进入城镇,早在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二元经济论》中就已经阐释地非常明了。比较受益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应触发第二产业,并通过

7、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通过产业触发引致人口集聚。目前我国兴起了城市群建设的热潮。城市群建设首先要做卫星城与中心城市的产业耦合,依靠大城市和卫星城耦合作用吸引农民进程。单纯吸引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是不可取的,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事低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同样对城市发展做出贡献。城镇化发展应该从产业布局上考虑,引致不同层次的就业人口参与城市建设。2.农村土地流转是城镇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切勿本末倒置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农村的合村并居。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合村并居是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需要,它也是城镇化的一部分。在合村并居过程出现了

8、一种现象,其表现是,几个行政村合并成一个居民点,农民先上楼,但土地的经营方式不变,给土地生产经营和生活带来不便。这和“留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是相悖的。在这里,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合村并居?低效率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要求高效率的规模化经营。原来家家有耕作设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