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痿独取阳明”刍议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

ID:22523513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_第1页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_第2页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_第3页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_第4页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治痿独取阳明”刍议“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内经》。《素问·痿论》云:“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灵枢·根结》亦云:“故痿疾者,取之阳明。”《内经》提出了痿证的基本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挥,不仅在用药辨证上遵循于此,更是在针灸推拿中将其发扬推广。但“治痿独取阳明”是否字字珠玑,我们如何学习和理解其含义成了现代中医学习者的重点和难点。1“治痿独取阳明”之理论  痿病系指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素问·痿证》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

2、骨而利机关……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宗筋,为十二经脉及其络脉中气血所渗灌、濡养的筋肉组织,是十二正经和十二别经之外的另一系统,具有使十二经脉维持联系全身骨、筋,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十二经脉合于宗筋,而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气衰血少,阳明经脉空虚,其主肉、主润宗筋的功能减弱或消失,则肢体痿废而不用,表现为病态。《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脏真濡于也”。《素问·经脉别论》又云:“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故筋、脉

3、、肉、皮、骨五体归属于肝、心、脾、肺、肾。五体是构成形体的重要组织,在外表现为具有维持人体形态和主持运动等功能。五体虽然由五脏所主,但实际上都离不开脾胃这一后天之本,《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胃健运,则五体得养,五体得养,则运动自如,形态健美。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气衰血少,五体不荣,则筋脉不伸,肌肉痿软,皮肤干枯,骨节变形。2“治痿独取阳明”质疑2.1治痿

4、非独取阳明也“痿证独取阳明”这一理论是否完全正确呢?“独”即单、仅仅之意。《素问·痿证》云:“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提出了中焦脾胃虚,气血生化无源,经脉肢体失荣,从而形成足痿不用的观点。《素问·痿证》又云:“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突出了中医经典中的重要思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表明在以阳明为主的基础上,仍需辨证论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阳明过盛,湿热蕴脾,均会引起痿证的发生。故须重视泄其阳明,补其后天,严格掌握补泻之分寸,调节阳明虚实之平衡。孙静瑛[1]

5、投十全大补汤加木香、牛膝治疗痿证之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证,以补中气,健脾胃,滋阴液,行气祛瘀通络。范新成[2]投黄柏、萆、防己、蚕砂、牛膝、锁阳、苍术、龟板、全蝎等治疗痿证之湿热浸淫兼有阳虚、气血不运、筋脉失养证,以清热利湿,益阳通脉补血。2.2阳明非独脾胃虚也《内经·痿论》又云:“肺热叶焦,……则生痿頢”;“心气热,……虚则生脉痿”;“肾气热,……发为骨痿”;“肝气热,……发为筋痿”等。此处言其病因为有热需泻。综上所述,痿证的基本病因为“虚”和“热”,“取阳明”不能单用补法,还要辨证用泻法。临床辨证

6、中,在痿证的早中期,温毒蕴积、湿热浸淫等病因并不乏常见。周仲瑛[3]辨痿分型为:(1)肺热津伤证;(2)湿热浸淫证;(3)脾胃虚弱证;(4)肝肾亏损证;(5)脉络瘀阻证。其中就包括两类实证。周国琪[4]以玉女煎加味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疾病,清泻脾胃之火又滋阴生津,润养宗筋,使肌肉得以滋养,肢体运动有力。陶云龙[5]总结廖金标临床经验,辨证选用芍甘汤合四妙散加味治疗湿热内注而致的痿证。  前人辨痿证包括虚证和热证,但张锡纯云:“痿证之大旨,当分为三端……而其原因,实由于胸中大气虚损。盖大气旺,则全体充盛

7、,气化流通,风寒痰涎,皆不能为恙。大气虚,则腠理不固,而风寒易受,脉管湮瘀,而痰涎易郁矣。”提出素体气虚,风寒易于内侵,寒邪内蓄机体伤阳,导致寒湿凝滞,痰涎淤体,治宜散寒化湿,养血通脉。林贞慧[6]用当归四逆汤合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何贤德[7]则药用当归、桂枝、细辛、白芍、苍术、川牛膝、丹参、鸡血藤、红花等配伍治疗。3体会  我们理解“治痿独取阳明”时,需把握以下几点:其一,在临床选方用药时,应重视补益脾胃,益气养阴血;其二,“独取阳明”尚包括清胃火、祛湿热,以调理脾胃;其三,临床辨证时,要审证求因,

8、不可拘泥于其“虚”和“热”之病因,还需辨证是否有寒湿凝滞之证型。  我们在拜读经典名著时,不能拘泥于表面涵义,固步自封,也不能人云亦云,而是需要反复思考,细细推敲,师古而不泥古,才能继承经典,尔后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孙静瑛.疑难痿证治验四则[J].吉林中医药,2004,24(2):3839.[2]范新成.痿证治验[J].新疆中医药,2006,24(5):122124.[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0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