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痿独取阳明

治痿独取阳明

ID:28867653

大小:1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4

治痿独取阳明_第1页
治痿独取阳明_第2页
治痿独取阳明_第3页
治痿独取阳明_第4页
治痿独取阳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痿独取阳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治痿独取阳明”浅析课程名称:针灸医籍选读学院:针灸学院班级:2012级七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班姓名:卢慧蓉学号:3120101246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治痿独取阳明”浅析摘要“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内经》,但历代医家对此理解不一。因此,笔者阅读了大量文献古籍,就痿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内涵“独取阳明”加以分析阐释,探讨“治痿独取阳明”的真谛,以期指导痿证的治疗。关键词痿证治痿独取阳明痿证是指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2、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1],类似于西医中的多发性神经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证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2]关于痿证的治疗,其中以《内经》的记载最为久远,为后世治疗痿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问·痿论篇》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治疗痿证的准则。但是,痿证是否该“独取阳明”,又如何理解“独取”,历代医家却有着不同的观点。如明代医家李忠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不独取阳明而何取哉”[3],认为独取应为仅取、只取。而黄先善以为“成因各异,治当

3、有别”,独取阳明只是治疗痿证的方法之一。笔者在此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谈谈自己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一、痿证的病因病机《内经》中对痿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4]《素问·痿论》中有总的概括:“肺热叶焦,着则生痿也;心气热,虚则生脉痿;肝气热,发为筋痿;脾气热,发为肉痿;肾气热,发为骨痿,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可见痿证的发病与心肝脾肺肾有密切的关系。[5]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因肺为华盖,为魄之处、气之主,朝百脉而主治节。或因情志内伤、外感等所致毛发干枯、皮肤干燥、肌肉萎缩、肢

4、体痿弱不用,而导致了痿壁的发生。因心为君主之官,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五志过极、外感邪热、内生火热,均可扰动心神,使心阳上亢。心阳亢盛,上盛则下虚,气血逆上,则肢体血脉空虚无以濡养筋脉,故而痿弱不用,发为脉痿。又《临证指南医案·痿》云:“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肝藏血,主疏泄,为魂之处、筋之宗。情志抑郁、五志太过或肾阴不足,均可引发肝火。凡郁火内灼,最易耗伤阴血。或因肾精不足、脾胃虚衰、或思虑、房劳太过,耗损精血;肝血不足,无以养筋,则四肢不用、爪甲枯槁,而成筋痿。“肾藏精

5、,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或年老精亏、房劳所伤而致精亏故不能养骨生髓温润诸末,则骨枯齿槁、肢体不用,而致骨痿。又[4]《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云:“脾病不能为胃行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脉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明确指出了脾胃与五体的密切关系,脾主运化,合肌肉、主四末;[5]脾胃相为表里,乃水谷气血之海,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都赖其濡养。若脾胃健运失常,阳明经气血虚少,难以营运精微物质至经脉

6、之中,可致气血生化乏源,四肢不得禀水谷精微,宗筋久失所养,致筋枯脉痿,肌肉瘦削,渐为肉痿。二、“独取阳明”的考释(一)“独取”释义由上可知,痿证的治疗应该从心肝脾肺肾辨证论治,为何内经强调“独取阳明呢?首先,何为“独取”?实际上,我认为内经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黄帝问岐伯:“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气,则病已矣”。也就是说治痿证就应根据脏腑经络的荥俞,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6]如果治痿“独取”阳明为“单独”之意,那么就与治痿“各补其荣而通其

7、俞”互相矛盾,文意不通。故“各补其荣而通其俞”已暗指非独一法。[7]又马莳注曾曰:“今日独取阳明,又必兼取所受病之经,假如治筋痿者,合胃与肝而治之。补阳明之荥穴“内庭”,肝之荥穴“行间”。胃之俞穴“陷谷”。肝之俞穴“太冲”。调其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和其逆顺,补则逆取,泻则顺取。则病已矣。”是明“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可谓一语道破玄机,值得后世医家深思。[8]故“独取”意在告知医者调理脾胃在治疗痿证中的重要地位,非单以调理脾胃之法治疗各种类型的痿证。

8、(二)“阳明”释义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那么治痿为什么要重视“阳明”呢?何为“阳明”?我认为不可拘泥于当代所贯认的“足阳明胃”。张杰[9]、徐成坤[10]等认为阳明不仅为五脏六腑营养之大源,更强调其主润宗筋的生化功能。纵观《内经》,不难发现,其实阳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1]首先阳明可指十二经脉中的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4]根据《素问·痿论》之“阳明者……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阴阳忽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