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ID:22550525

大小:65.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_第1页
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_第2页
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_第3页
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_第4页
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摘要】本文总结了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三种策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科学故事,主动参与课堂;学会倾听,让学生“说出”坐标曲线图;倡导学生辩论式地交流探宄实验的结论。【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题“‘能力导向’的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项目号KCBI02015001)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82

2、-01在生物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表达和交流作为科学探究的最后一步,是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展示过程,也是整个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位生物学教师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体会,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使用的三种有效教学策略。1.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科学故事,主动参与课堂表达的前提是参与。高中生物学中展示了大量的生命科学史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讲授式教学法,会使科学史内容变得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游离于课堂。相反,若教师能对科学史内容进行巧妙地设计,让学生

3、以“小品”的形式展现科学故事,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体会生命科学研宄的思维与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案例1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中,教材的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可以采取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首先,教师安排角色,课前先请七位同学扮演旁白、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切赫、奧特曼,阅读资料分析,精心准备小品的对话内容。其次,学生表演小品,七位同学用语言、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充分表演小品,展示从19世纪到20世纪人们对酶本质的探索过程。最

4、后,教师及时点评:旁白同学以时间为线索串起整个小品,几位“科学家”用语气词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情感,并且清楚地阐述观点,从而使同学们体会科学发现的一般特点。1.学会倾听,让学生“说出”坐标曲线图如果说,参与式教学是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那么,教师的倾听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坐标曲线题考查了学生对曲线与文字,文字与曲线的相互转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无论怎样的坐标曲线题,都需要学生读懂图,先把图转化为文字,与之相关的问题才能解决。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说出”坐标曲线图不失为一种有

5、效的方式。案例2(2015?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35S和32P的放射性以及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搅拌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②搅拌时间小于1分钟时,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C.③在实验过程中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体释放出来D.④若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外35S放射性会增高教师布置任务:安排学生表述图1的横纵坐标,解释图中

6、三条曲线的走势,解决题中的设问。学生说题:(1)读完题干,并分析该题中坐标图可知,横坐标为“搅拌时间(0-6分钟)”,而纵坐标为“被侵染细菌存活率的百分比,细胞外35S和32P的放射性的百分比”。(2)三条曲线的走势分析:在搅拌的6分钟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一直为100%,表明被侵染细菌全部存活,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在0-2分钟内,通过搅拌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细胞外35S的放射性的百分比升高;整个过程中,由于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所以细胞外32P的放射性一直较低,基本不变。(3

7、)联设问: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外面,通过搅拌使蛋白质外壳与细菌、没侵染成功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②搅拌时间小于1分钟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不能很好地分离,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③由图可知,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全部存活,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④如果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分析题目中各选项,此题答案是D。整个说题过程,教师更多地扮演倾听者的角色,把师生对话的主体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说题,锻炼了曲线转化为文字的能力。除此之外,也掌握了解决坐标曲线题的方

8、法。1.倡导学生辩论式地交流探究实验的结论辩论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佳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探宄实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辩论。认识在讨论中提高,表达能力自然随之提高。案例3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一节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①植物细胞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②水分跨成熟植物细胞的运输是通过渗透作用实现的;③水分跨成熟植物细胞运输的原理是: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但最后的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