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

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

ID:2270046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_第1页
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_第2页
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_第3页
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_第4页
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基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及其作用模式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知识并通过自身消化与吸收后实现知识创新与知识增值,已成为决定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蕴含于吸收能力之中的组织惯例是企业利用知识资源的载体和日常知识管理运作的基础,对于吸收能力与组织惯例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是提高惯例运行效率、改善知识吸收能力的核心与保障。然而目前在对吸收能力的研究中,从组织惯例角度分析吸收能力,将企业吸收能力与组织惯例二者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构建了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内涵框架,分析了吸收能

2、力与组织惯例之间的关联特征,深入了解基于吸收能力的织织惯例的作用规律,从而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  知识吸收能力与组织惯例  (一)吸收能力的双重能力属性  吸收能力作为构念最早被提出时,人们更为关注其对企业知识吸收和转移的作用,Cohen(1990)将其定义为企业识别外部新知识的价值,并通过企业知识整合和应用,取得商业成果的能力。有的研究将吸收能力一分为二,划分为学习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kim,1998),作用结果也包括知识产出和商业产出两部分,两部分共同构成企业绩效(lane,1998)。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吸收能力同时所具有的动

3、态高阶能力属性特征及其对组织学习的促进作用日益受到重视。Zahra(2002)认为吸收能力是由一系列帮助企业获取、消化、转换并应用知识的组织惯例和流程,是一种嵌入企业规则和流程中的动态能力。Winter(2003)以及Cepeda和Vera(2007)根据组织能力阶层理论提出了常规能力或动态能力的概念,他们把常规能力定义为企业短期生存的能力,而把动态能力定义为扩展、改变或创造常规能力的高阶能力,并且认为高阶能力决定企业提升常规能力的速度。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本文以能力阶层理论为基础,根据吸收能力所具有的动态能力特征及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

4、用结果不同,认为吸收能力兼具高阶能力与常规能力两种属性特征。高阶能力的作用特征体现在吸收能力能够影响、改变企业常规知识管理活动能力的形成,促进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常规能力属性特征则体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优化知识管理流程和体系,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消化和共享,进而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效率。  (二)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框架  组织惯例和企业能力有着共同的知识本质,企业吸收能力的作用发挥与组织惯例的运行过程相辅相成。由于吸收能力具有的高阶能力与常规能力双重属性,根据惯例的作用不同可将与其对应的组织惯例划分为学习惯例和经营惯例。  学习惯例寻求

5、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改变以提高组织未来的收益,组织通过系统的学习改进和调整经营惯例,可视作高阶能力的作用表现形式。吸收能力通过学习惯例在创造新知识的同时对组织的结构、流程等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调整组织成员的互动行为模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创造新知识、新结构和新流程,学习惯例的贡献结果为组织的知识产出。  经营惯例被视为企业常规能力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能够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效率,加快企业技术知识的转移速度,创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贡献结果为组织的商业产出。两类惯例都蕴含于吸收能力之中,但其内容构成、产出贡献与作用影响却不

6、尽相同。为深入研究吸收能力的作用特征和规律,在能力阶层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框架,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相互协调的组织惯例作用模式  企业经营过程中两种惯例伴随知识管理过程共同发挥作用,基于高阶能力的学习惯例,利用组织学习过程加强个体与群体的知识互动,加深对惯例执行背景知识的理解;知识产出使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对经营惯例的持续改进产生影响。基于常规能力的经营惯例使企业的业务流程保持一致和稳定的状态,系统地提升企业经营过程中知识管理的效率,帮助企业创造新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实现商业产出。两类产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企

7、业的创新目标。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一)影响经营惯例的组织学习惯例  促进组织经营惯例的形成。组织惯例不同于员工的个人惯性行为,但惯例的形成却要以个人习惯为基础。在惯例形成的初始阶段,个体首先对组织内外部各种刺激产生具有创意的信息,这些信息或思想最初以经验和隐性知识的状态存在。学习惯例对组织中个人拥有的知识以及分散在组织中不同地方的知识进行整合,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将关于组织流程、任务执行的因果联系和组织的经验等组织层面的知识扩展为更多人的隐性知识。最终组织成员通过组织学习过程中反复互动,使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的相互交流

8、中逐步显性化和社会化,将个人的惯性行为逐渐转化为组织惯例行为。  利于组织经营惯例的推广。组织经营惯例首先产生于企业的具体业务部门,惯例形成后需要在组织内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复制和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