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鉴定

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鉴定

ID:22755409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鉴定_第1页
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鉴定_第2页
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鉴定_第3页
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鉴定_第4页
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鉴定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plex,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全身多种组织器官出现错构瘤样增生为特征,最易累及脑部、皮肤、和肾脏。该疾病具有遗传异质性,致病基因包扩TSC1(MIM605284)和TSC2(MIM191092)。TSC1基因定位于9q34.13,编码含116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30kD的蛋白产物,称为错构瘤蛋白(hamartin)。TSC2基因定位于16p13.3,编码180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00kD的蛋白产物,称为马铃薯球蛋白(tutberin)。Tuberin与hamart

2、in蛋白在胞内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通过tuberin蛋白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mTOR)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基因突变均TSC1TSC2可导致tuberin与hamartin复合体功能缺陷,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导致结节性硬化症的发生。根据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专业版的统计,截止至2015年4月,该数据库共记录了TSC1基因突变303种,TSC2基因突变969种。TSC1和TSC2突变类型均以碱基置换导致的错义和无义突变为主,TSC2基因易发生大片段的缺失及基因重组,但这在TSC1基因较为罕见。无论是散发病例还是家系患者,

3、致病突变多见于TSC2基因。此外,两种基因无明显的突变热点区域,突变广泛分布于编码区。本研究采用PCR和DNA测序的方法对一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家系的先证者进行TSC2和TSC1基因的突变检测,旨在对该家系进行致病突变筛查和进一步确定诊断,并为TSC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们收集了1个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家系中先证者的外周静脉血样,该患者18岁,女,7-8岁发病,具有面部血管纤维瘤和癫痫症状,为家族遗传性,先证者父亲也为受累患者,未能收集到其他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基因组DNA提取  取患者I

4、II-1枸橼酸钠抗凝处理的外周静脉血250μl,选用UniversalGenomicDNAExtractionKitVer.3.0(TaKaRa)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置于-20℃保存。  1.3PCR扩增致病基因及测序分析  在UCSCX站获得TSC1及TSC2基因的DNA序列,使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覆盖该基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的引物,引物均由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其中扩增TSC2基因外显子15的引物序列为:上游5'-GAATACCGACTGCCATTTCT-3',下游5'

5、-AGGTGGGAGTGTGAAGAATG-3'。首先对先证者III-1进行检测,PCR扩增该患者TSC2和TS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PCR反应2+体系为2GCBufferI(MgPlus)25μl,dNTPMixture(各2.5mmol/L)8μl,上下游引物终浓度为0.5μmol/L,TaKaRaLATaq2.5U,基因组DNA约100ng,加ddHO至50μl。PCR产物进行1.5%琼脂糖凝胶电泳2150解剖科学进展2016年第22卷第2期Fig1.PedigreeofTSCfamily检测,切胶纯化后对PCR产物进

6、行Sanger测序分析。利用UCSC数据库Blat功能对测得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1.4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检测验证  对未报道的新突变c.1556C>T,在患者及120名无关正常个体中进行酶切验证,以排除多态性。采用错配引物方法,使突变的个体引入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用错配引物对先证者及120名正常个体进行扩增,PCR产物经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消化过夜,酶切产物进行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5片段克隆测序  由于未获得先证者双亲外周血样本,为鉴定先证者样品中的两个突变是分别继承自父母双方,还是均来自先证者的受累父亲,利用TaKaRa

7、AgaroseGelDNAPurificationKit,对先证者的TSC1第15外显子PCR产物进行纯化,纯化后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16℃连接过夜,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取150ul菌液均匀涂布于氨苄青霉素-LB平板培养基,37℃过夜培养,利用载体通用引物M13-47和TSC1基因外显子15的下游引物进行菌落PCR,阳性克隆扩增培养后,送博迈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2 结果  2.1DNA测序结果  DNA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TSC1基因第15外显子有两个位点突变,第一个突变是错义突变c.1556C>T,该突变导致第

8、519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p.Thr519Ile),检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