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

ID:22766685

大小:34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1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_第1页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_第2页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_第3页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_第4页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3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秦实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该如何吸取秦亡史训,稳固天下民心呢?下面我们来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重点知识:黄老之学的两个特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内容和影响。(1)背景:(2)内容(3)结果: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B、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内容:治身(养生)、治国。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2、“待时而动”“因时制宜”,实质是“积极无为”使西汉迅速恢复了元气2、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练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②倡导“待时而动”③倡导“因时制宜”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呢?汉初推行“黄

3、老之学”,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经济上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呈现安定局面,但是各家并存,思想混乱,无为而治不适应君主专制(封建)统治的需求。怀有远大目标的汉武帝想把汉初的无为政治转变为一种积极进取的政治,儒学强调“文事武备”,其积极进取的特点与汉武帝的愿望相切合,儒学顺应时代要求登上历史舞台。董仲舒首先提出统一思想,独尊儒术,汉武帝在“对贤良策”中赏识董仲舒,采纳了他的三大建议,成为汉代三大文教政策。1.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匈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

4、调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有为”而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A.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家统一,要求加强中央集权B.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需要C.儒学形成了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2)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A.“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实行“仁政”。C.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D、“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主要内容目的和作用仁政:限田、薄敛、省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

5、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君主专制(封建)统治“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3.意义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B.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思想文化上确立主流地位新儒学的推广:教育官方化中央地方创建太学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教科书:五经老师:经学博士结果: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文化主流学员去处:政府任官教育为儒家垄断学而优则仕,儒学为政治服务汉初经济残破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武帝时国力渐强罢黜百家,

6、独尊儒术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不甘无为淘汰黄老适应并促进利集权、制地方小结▲高考典题链接1、(2004·上海)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D2、(2002年新课程文综)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高考典题链接D3、(2002年全国)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

7、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高考典题链接D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亡教训,以黄老思想为指导,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取得了独尊的社会文化地位,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思想文

8、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环境)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