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8226; 规训 #8226;诗学——《诗经》鸟兽草木

图像#8226; 规训 #8226;诗学——《诗经》鸟兽草木

ID:22797831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图像#8226; 规训 #8226;诗学——《诗经》鸟兽草木_第1页
图像#8226; 规训 #8226;诗学——《诗经》鸟兽草木_第2页
图像#8226; 规训 #8226;诗学——《诗经》鸟兽草木_第3页
图像#8226; 规训 #8226;诗学——《诗经》鸟兽草木_第4页
图像#8226; 规训 #8226;诗学——《诗经》鸟兽草木_第5页
资源描述:

《图像#8226; 规训 #8226;诗学——《诗经》鸟兽草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图像#8226;规训#8226;诗学——《诗经》鸟兽草木【内容提要】《诗经》是文化板块的复合体,而人们往往采用非此即彼的单向度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整体性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从而造成与原典诗缘话语构建的缺失。本文从《诗经》的鸟兽草木图像解读中发现“龙凤”是中国人的“生”,而“草木”则是中国人的“存”,二而为一才是中国人的完整生存。而这种生态宇宙观又在“规训”的机制运作下将其传承,从而形成了中国独具魅力的诗学精神。【关键词】《诗经》;图像;规训;诗学;鸟兽草木弗莱在《神力的语言》中认为:“在早期社会中,它们还逐渐形成一种我们称之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它们在规范一个社会并使其群体共享一种该

2、社会独特的知识(或他们认为的知识)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社会向其成员声明的是‘这是你们必须知道的事’而不是‘这种知识是正确的’”⑴。孔子亦提倡《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郑樵也认为:“若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识雎鸠,则安知河洲之趣与关关之声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事”,何以我们“必须知道”?它又是怎样被“规训”成意识形态从而构建中国独具魅力的诗学大厦的呢?也许只是“路,而非著作”(海德格尔)。一、《诗经》的图像时代(一)图像自身是自我敞开的,而文字是归闭忘意的,图像在源始、准确、简明方面远胜于文字,这是我们对《诗经》图像发微的理论依据;在事态本身上《诗

3、经》描述的是一个图像“内爆”的时代,一个鸟兽草木的图画时代:据清代学者顾栋高《毛诗类释》统计,《诗经》中有337种动植物,其中鸟类37种,兽40种,草37种,木43种,虫37种,鱼16种,谷类24种,蔬菜38种,花果15种,药物17种,马27种。以马为例,《诗经》中不仅有“马”的共相概念(“我马玄黄”《卷耳》,“驱马悠悠”《载驰》……),而且出现了纷繁的“马”的殊相概念的“内爆”:从阴阳上,马有牝牡之分;在用途上,有驷(驾车的四匹马)、两服(中央驾辕)、两骖(两边驾辕),如“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大叔于田》);单在马的颜色上就让人玄目,马分的精细无伦:驳(红白色的马)、骐(青黑色

4、的)、骊(黑色的马)、騧(黑嘴黄马)、皇(黄白色的)、骝(左脚白马)、駰(浅黑带白色的马)、骆(黑身白鬣的马)、骓(青白相杂的马)……不可否认,《诗经》是一个图像的时代,一个鸟兽草木的图像时代。而面对《诗经》中“鸟兽草木”图像的凸显和内爆这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又如何解释?自从孔子提出《诗经》“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以来,我国现存最早的《诗经》注本毛亨的《诗故训传》首开动植物博物二、《诗经》的规训策略何谓“规”?规:从夫、从见。凡大丈夫之见必合规矩法度(《说文解字》)“正圆之器曰规”《新语•道基》;“法度曰规”《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

5、“劝谏曰规”《晋书•纪瞻传》;“戒曰规”《徐陵•文帝登祚尊太后诏》……“规”是大丈夫之见,大丈夫又源于何种“规”?看来“规”应有一个源始的意义。在汉墓画像石中,伏羲手中常捧着太阳或规,而女娲手中常捧着月亮或矩,规圆矩方而与天地合。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残篇《十问》中开篇叩问:“草木何得而长?”天师曰:“尔察天地之情,阴阳为正,万物失之而不继,得之而赢。”《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管“规”如何流变,规的本体应指涉的是天、地、自然,人只有“循规”才能“蹈矩”!下面我们将解读“鸟兽草木”图像、格义中西之规以显明中国人的“规”。物与人的

6、关系上:从《诗经》的图像时代我们得知,鸟兽(凤龙)是中国人的“生”,而草木(食药)则是中国人的“存”。中国人的“生存”就是二而为一的结果。《诗经》中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总是先物后人(如先言“雎鸠”再言“淑女”《关雎》;先言“绿竹”再言“君子”《淇奥》……),以“物”为指“规”;在状态上人和物处于亲和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生态宇宙观以及“执两用中”的和谐方法论。同“规”殊途上:不论中国还是西方,人类童年时代都是同“规”的——在万物有灵论的统摄之下人是自然的儿子。然而后来的发展殊途了,西人走向科学,人与物跌入严整、对待的二元对立的泥淖之中;国人走向艺术,人与物保持着远古亲和

7、的遗风。有人说西方人是食肉的动物,中国人是食草的动物,我们的图腾“龙凤”是抽象的指涉,而不是具体的实有,这就注定了我们的艺术的“生”、艺术的“存”。在体育、文字上可见一斑:西人重竞技(长跑、拳击……),国人善技巧(跳水、乒乓球……);西人文字是“语音”本位,而国人是“象形”本位。而绘画,西人缜密而科学,国人空灵而写意,诗学上西人是概念范畴的,国人则以诗论诗……为此我们应该铆定自己的“规”,彰显自己的文化个性,而不是一味地以己之短比别人之长。中国心怀“天人合一”的源构理念走向了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