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

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

ID:22911424

大小:65.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1

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_第1页
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_第2页
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_第3页
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_第4页
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全球性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发展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主法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  摘要: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全球性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

2、融中心和发展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主法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发展  引言  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将以上海—深圳资本市场为轴心的中国金融市场,建设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增长极,并将上海建设成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实现中国金融的崛起。届时,中国资本市场将是全球最重要、规模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市场之一,其市值将超过80万亿人民币。人民币届时

3、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国际性储备货币之一,因而以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核心的中国金融体系将成为全球多极金融中心之一极。这个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将成为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定价中心,拥有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定价权。  种种迹象表明,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确正在向中国(上海)漂移。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和金融中心演进的路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五大金融中心,分别是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和东京。纽约和伦敦似乎仍是21世纪国际金融中心,东京由于受到泡沫经济的严重影响,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历史。  全球经济发展重心的移动轨迹实际上也是一部金融中心漂移的历史。从威尼

4、斯商人到阿姆斯特丹郁金香,从伦敦的工业霸主到纽约的华尔街奇迹,金融中心用几个世纪的时间,从欧洲漂移到北美洲。20世纪中后期,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似乎显示了向东京漂移的迹象,但是最终没有实现。目前,有向具有灿烂文明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漂移的机会。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中国金融的崛起应当是中国经济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经济这样一个大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中国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促进中国(上海)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全球金融新的增长极。  一、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大国金融的经济基础  (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  按照维基百科的总结,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5、就是大国。全球经济大国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以下四个指标对于衡量大国经济至关重要:经济规模与经济密度、进出口贸易规模和结构、产业竞争力、经济金融化率。这些指标从经济、贸易、产业和金融的角度衡量了一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是大国经济的基本衡量标准。从这些指标看,目前中国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  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很清晰地发现:2000年之前,从经济影响力上说,中国还只是一个区域性大国,而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性的高速增长,经济基础日益深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从区域走向全球。因而目前正是中国成为全球性经济

6、大国的历史转折点。  从经济总量来看,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仍然达到了8.7%,GDP总规模将超过33.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9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经济规模相当。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达到75万亿人民币以上,将接近美国的经济规模。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并且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产业竞争力方面,中国产业结构经过60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由以农业为主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

7、。2009年中国产出结构中,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10.6%、46.8%和42.6%,产业结构逐渐优化,而且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在逐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现了由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工业结构实现了从门类简单到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的转变,从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服务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到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