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教学浅谈

作文创新教学浅谈

ID:22922608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作文创新教学浅谈_第1页
作文创新教学浅谈_第2页
作文创新教学浅谈_第3页
作文创新教学浅谈_第4页
作文创新教学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创新教学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创新教学浅谈毕业作文创新教学浅谈枞阳县雨坛中心学校董晨光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车轮;创新是托着人类理想飞翔的翅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作文教学就是1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写出令人耳目1新的文章呢?1、体察生活,素材创新1、只有植根于生活的作文,其题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写出新意,写出令人耳目1新的作文,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都是他们语文学习的资源。我们应该把这种资源开发出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学生

2、身临其境,真正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发展自己的个性,又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尽情表达各自内心世界的感受,使作文教学和校园生活融为1体。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现想象,创造自身语言,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如暑假中,学生参加“双抢”,学生就能亲身体验到赢得丰收的艰辛和喜悦,懂得美好的生活靠艰苦的劳动去创造,1分耕耘,1分收获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情趣的文章。3、从“自己”、“身边”扩展开来,引导学生关注身

3、边发生的事情,带领学生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焦点”,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确定和选择专题,组织和指导他们参观访问,搜集资料,以及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把作文教学贯穿其中,使作文教学的过程成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观看山光水色,倾听鸟语虫鸣,感受泥土的芬芳。开展种花栽树、游园踏青、文艺演出,尽义务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有了真情实感,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2、破解神秘,模仿创新什么是创新的作文呢?首先要搞清的问题是:什么是中学生的

4、他新呢?创新就是去探求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的观念、事物。可是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要求1个中学生,恐怕除极个别的同学外,绝大多数的中学生都只能望而却步了。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我国教育界老前辈刘拂年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这样看待创造、创新并不神秘。其实,青少年在其学习、劳动甚或游戏过程中是往往带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而言,在其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只要具有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其活动的结果就其自身的认识发展而言含有某种新颖性、独特性,我们就可以认为具有创造性,就是创新。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就应大胆扶持、肯定带有创造意向

5、的活动。譬如学生作文,常常带有模仿、套用、移植、组合再造或抄袭的现象。完全抄袭当然要坚决摈弃。至于模仿、套用、移植、组合再造的作文方法,我们都可看作创造的先导。学生采用这些方法作文,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如果引导得法,是能够升华到创造这1高度的。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说,只要学生在模仿移植中不失去自我,在套用、组合再造中能以创新为目的,那么就应该肯定、扶持。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欲望,在于扶着学生由模仿走上创造这条正道。而现实中,我们语文老师确有排斥、否定学生模仿、套用、移植的现象存在,确有从学生作文里摘章寻句地追溯出处,从而降低分数、贬其价值甚至于

6、讽刺挖苦的现象。其实,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1代风范的,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1色”就是从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施1色”脱化而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学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1步,但不能1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心创新。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们作为教师的就要提供学生产生创作欲望的环境,宽容大度地对待学生模仿、移植、套用之作,这样才有1个激发学生创作

7、的宽松环境。没有写作欲望,是不可能有创新的。3、思维活跃,立意创新有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产生合理性和联想,进而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新事物,进行发散思维,1个人物、1句话、1点回忆、1个场景、1个动作甚至1个眼神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思,成为他们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原来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积累就会变得有序,1个原本平凡的事件会突然闪现出某种特殊的联系。如朱自清清先生的《背影》1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背影”,想到自己年迈的父亲,从而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这个“背影”就是借以表达情感的纽带。由写“背影”,进而联想到父亲1

8、生的操劳,以及对自己的无限关爱。于是我出了作文题,《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