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ID:22963192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_第1页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_第2页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_第3页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_第4页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业务运营支撑平台逐渐将要面对3G多媒体业务,本论文针对3G多媒体业务的特点和要求,对移动业务运营支撑平台进行了技术开发探讨,给出了基于软交换的平台开发和多媒体业务的接入方案,对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拓展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移动通信;运营系统;支撑技术  1 引言    本论文主要针对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在面向3G多媒体业务平台时所需要进行的转变及设计展开分析讨论,以期给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平台建设方案和技术指导,并与同行分享。    2

2、 3G多媒体业务支撑平台要求分析    3G网络所支持的业务与2G网络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从基本的语音业务拓展到多媒体业务,新业务的特点对业务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业务捆绑  3G业务众多,针对用户的消费习惯细分客户群,推出各种捆绑业务和服务营销包,业务支撑系统需要支持业务捆绑打包销售。    2.2 更灵活的计费方式  3G业务增加了对QoS的要求,除了要实现传统的实时计费和按内容计费模式外,业务支撑系统还需要将QoS作为计费要素之一。业务支撑系统还需要根据不同业务采用按时长、流量和使用次数等方式计费。3G的计费采

3、集点众多,协议复杂。业务支撑系统应该能够统一而不失灵活性地计费。    3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分析    3.1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业务支撑平台开发  3.1.1 平台的软交换开发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在一个公共的分组网络中承载话音、数据、图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在这样的业务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诞生了NGN(NextGenerationNetN系列规范设计,分为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等功能层次。软交换体系各种设备都提供相应的管理器,实现设备的本地操作维护功能,同时在

4、网管系统中可基于SNMP管理协议与TEL实现对各设备的集中管理,包括相关参数的指配。  3.1.2 多媒体业务的平台实现  在对3G多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布置中,采用A3G平台协议,其中A系统设置了MS、Java平台、短信中心和网关、流媒体服务器;CDMA2000系统设置了定位平台、Java平台、多媒体邮件平台、流媒体平台、A中,短信系统可以与核心网MSC相连,也可以通过Gd接口与SGSN相连。CDMA2000中,短信系统只与核心网MSC相连,由于A与CDMA2000所支持的信令协议不同,2种技术应分别设置短信系统。  定位业务既可以

5、通过信令网也可以通过IP网连接3G网络。由于A与CDMA2000网络所支持的协议不同,而且A、TD-SCDMA与CDMA2000在无线定位的实现方式上各不相同,3种技术应分别设置。  WAP、Java、彩信、流媒体等同属于口网上开展的业务,它们对不同技术的网络所支持的IP协议是通用的,只要承载在同一个IP平台上,3种技术能够实现业务平台共享。  3.2 运营平台对多媒体业务的接入设计  3G时代相比于2G时代,移动多媒体业务成为了应用的主流,这也是3G的魅力所在。然而,要实现多媒体数据业务与平台的接入,在目前的3G网络平台中也不是那

6、么容易实现的。为此,本论文主要讨论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多媒体数据的接入,从而实现3G平台的多媒体业务运营支撑。  HSDPA的基本原理是在R99的空中接口体系中,数据重传方式是由RNC来负责完成的,数据重传需要绕经Iub接口。数据重传的周期较长~NodeB仅仅起到一个根据RNC的指令完成物理层编码、传输的功能,NodeB本身基本不具有对物理资源的控制和调度能力,而在HSDPA中,为了在空中接口上实现更大的吞吐能力,对NodeB的功能进行了增强,在NodeB的层面引入了物理层重传和快速资源调度的概念,通过在更靠近空中接口的N

7、odeB上引入这些原本只RNC才具有的功能,加快了重传以及对空中资源调度的效率。  为了实现HSDPA的功能特性,以及更好的完善移动多媒体数据在平台上的介入,需要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设计三种新的物理信道:  3.2.1 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  在下行链路上,传输用户的业务数据。采用固定的扩频因子,由于需要给公共信道、HS-SCCH及相关的DCH预留可用的信道码,所以最大可用信道数为15。传输时间间隔定义为2ms(3个时隙),远小于R99中规定的10ms、20ms等长度。从而大大缩短了数据重传时终端和NodeB之间的往

8、返时延。  3.2.2 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在下行链路上,传送HSDPA的专用信令,如传输格式和系统资源指示等;采用固定的扩频因子SF=128,每个终端最多可以同时监测4个HS-SCCH。  3.2.3 高速专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