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探索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ID:23014499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2

探索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_第1页
探索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_第2页
探索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_第3页
探索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_第4页
探索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虚拟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虚拟技术;实践;实践形态;虚拟实践  [摘要]所谓虚拟实践,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它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虚拟客体、同时也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虚拟实在性、即时交互性、自

2、由开放性、现实超越性、自主创造性。虚拟实践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打破了既有的“虚”“实”界限或中国传统的“知”“行”界限,革命性地拓展了人类实践的范围,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A []0257—2826(2010)09-0031一06    随着信息技术、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虚拟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的存活和活动方式,虚拟实践已经成为人类新型的实践形态。那么,虚拟实践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新特点?在哲学上具有什么作用?关于这些理由的研究,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也是应对信息化浪潮对当代人类挑战的必定要求。    一、虚拟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人类特

3、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是人类存活发展的特殊本质形式。马克思曾用“人的感性存在”或“感性活动”、人的“转变世界的活动”等方式来表达,并强调它是“客观的”、“对象性”的活动。而所谓虚拟实践,则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它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虚拟客体、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虚拟实践同其他实践形态一样,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大要素组成的。虚拟实践的主体依然是人,但准确地说,是由人和电脑、X络等共同组成的复杂的“人~机系统”,而其相

4、应的客体,则是信息数字化后再根据主体的实际需要所创构出来的环境和对象,即由信息技术、特别是虚拟技术派生和创设出来的客体对象。虚拟实践的中介是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虚拟技术或其结晶(如模拟器、电子头盔、数据手套、传感器等多媒体技术设备)。而实践中介或手段基于高科技的“数字化”、“符号化”,是虚拟实践突破传统实践的局限而崛起为一种新型实践形态的基础和标志。陈志良曾经称之为“人类中介系统的深刻革命”。  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形态,虚拟实践也有其社会历史性,它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人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并对当代人的存活活动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虚拟实践的种类很多,应用前景也很广阔。概而

5、言之,我们大致可以将之划分为如下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仿真性、模仿性的虚拟实践活动,即依据某一现实原型的性质和要求,通过电脑、X络与其他虚拟技术手段,建构相应的模拟空间和场景,模拟某种实践活动的进行,刺激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平衡感觉等,从而令参与者在“沉浸”中产生相应的交互式反应。例如,在驾驶舱中模拟驾驶宇宙飞船、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模拟原子弹或氢弹试爆,进行远程医疗手术或体验虚拟性爱,模拟大坝决堤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性后果……  另一种则更进一步,是探索性、创意性的虚拟实践活动,即根据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利用各种虚拟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设计相应的理由情境和活动空间,从而围

6、绕对象进行虚拟性的探索、操作、转变、变革。例如,科学上的宇宙大爆炸试验,“深入”原子内部了解其内部构造的科学探索之旅,军事上的模拟作战演习,重大工程或建筑的设计安装,等等。  应该说,从第一种类型到第二种类型,即“由‘仿真世界’(simworlds)的被动观察者,进一步成为主动参与这些世界的体验者”,存在着一种技术上或实践能力上的进化,它通过创造性的设计,进一步突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并使我们的感官产生幻觉,从而难以将其与真实事物、或者说事件的真实过程辨别开来。  虚拟实践是对现实性的超越和对“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建构。作为信息时代人类新型的实践形态,虚拟实践也有其现实基础,不过是人

7、类生活实践通过“数字化”方式的延伸。我们知道,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作为“万物之灵”,能够不仅根据自然环境和条件,而且根据人自身的尺度(目的、需要和能力等),制造和使用工具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延伸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理想性超越。借助人类创造的各种神奇工具,包括各种虚拟技术手段(如各种传感器、神经刺激设备、电脑动画、仿真模拟器等),人们能够设计出日益逼真的各种仿真性环境,甚至创造出某种全新的人工环境,从而令参与者全身心地沉浸其中,“身临其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